第177章 建筑沙盘的陶土浮雕装饰工艺
赵环捏着三角尺的手悬在半空,黄铜边缘在台灯下泛出冷光。建筑沙盘第三层的商业裙楼立面还缺最后一道装饰线,CAd图纸上标注的是氟碳漆喷涂的几何纹样,但此刻他盯着沙盘底座露出的实木纹理,忽然想起郭静工作室里那些陶土晾干时裂开的细缝。 "需要帮忙吗?"郭静的声音裹着陶土特有的湿润气息飘进来。她刚洗完手,发梢还沾着星点白瓷釉料,手里捧着个巴掌大的陶板,上面用细铁丝压出疏密不一的弧线,像被风吹皱的春水。
赵环往后推了推转椅,台灯光晕恰好罩住沙盘中央的美术馆模型。"甲方要在裙楼外立面上加浮雕,"他指尖点过沙盘边缘,"原方案是3d打印的预制模块,但我总觉得少了点..."
"呼吸感?"郭静蹲下来,把陶板轻轻搁在沙盘旁。陶板上的弧线在灯光下投出细碎阴影,竟与沙盘里美术馆穹顶的星轨设计隐隐呼应。她忽然笑了,"你上次说老城区砖雕的时候,眼睛亮得像发现了窑变的釉色。"
赵环的目光落在陶板边缘那些不规则的压痕上。郭静总说陶土有自己的脾气,就像他在老建筑测绘时遇到的那些变形木梁,看似偏离规范,实则藏着应对岁月的智慧。他伸手抚过陶板表面,指腹触到被铁丝压出的浅沟,忽然想起上周在工地看到的混凝土试块——同样是泥土与力的结合,却少了这种带着体温的粗糙。
"试试用陶土?"郭静拿起沙盘旁的镊子,夹起一小块备用的陶泥。她没看图纸,仅凭手感就将陶泥搓成细条,在沙盘裙楼立面上压出第一道波浪纹。"陶土浮雕可以预制后嵌入混凝土,"她忽然抬头,睫毛上还沾着点陶粉,"就像给建筑镶上块会呼吸的皮肤。"
赵环打开速写本翻到空白页。郭静的手指在沙盘上快速游走,陶泥在她掌心渐渐显露出某种韵律——不是图纸上精确到毫米的对称,而是像她拉坯时那样,在规则与偶然间找到微妙的平衡。他忽然明白自己纠结的是什么:那些3d打印的模块再精准,也复刻不出陶土在烧制时因温度差异产生的收缩率,就像他坚持保留老建筑梁柱的原始肌理,本质上都是在寻找人工与自然对话的痕迹。
"温度会影响浮雕的平整度。"他抽出铅笔在纸上勾勒,线条却不自觉地模仿了陶泥的弧度。"裙楼西晒面夏季温度能到六十度,陶土的热胀系数需要重新计算。"
郭静已经捏出个微型陶土浮雕小样。她用镊子夹着小样往沙盘上比量,陶泥边缘与沙盘立面碰撞出细碎的粉末。"我可以在陶土里加石英砂,"她指尖碾着陶粉,"就像你在混凝土里掺钢纤维,既能抗裂,又能保留手工的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