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项目汇报的陶艺装置动态演示
183. 会议室的中央空调正以0.3米/秒的风速推送着24c的气流,将郭静带来的陶土气息切割成细碎的微粒。赵环站在投影幕前调整激光笔焦距时,眼角余光瞥见她放在会议桌上的木盒——那是她凌晨五点从窑里刚取出的试制品,盒盖缝隙里正渗出松木燃烧后的焦糖味,与甲方代表西装上的古龙水在长桌中央形成微妙的对峙。
“关于美术馆中庭的装置方案,”赵环的声音穿过空气压缩机的嗡鸣,“我们最初考虑过玻璃与钢材的组合,但郭静老师提出的陶艺介入,恰好解决了声场反射问题。”他按下遥控器,幕布上切换出Bim模型的声场模拟图:红色的噪音区在虚拟陶片阵列介入后,逐渐晕染成湖水般的蓝。
坐在主位的甲方总监理推了推眼镜:“赵工,建筑声学我们认专业,但这些陶片——”他用指节叩了叩桌面,“能保证抗风压系数吗?毕竟是挑高27米的中庭。”
郭静忽然打开木盒。六片巴掌大的陶片在晨光里泛着青灰色釉光,边缘故意留着不规则的锯齿,像被水流冲刷过的岩石断面。“李总监可以摸摸看。”她拿起一片递过去,指尖划过陶片背面细密的纹路,“这些螺旋状刻痕不是装饰,是模仿贝壳的生长线设计的应力分散结构。”
当总监的指腹触到陶片表面时,赵环注意到一个细节:郭静烧制时特意保留的指温痕迹,在釉面上形成了半透明的雾状斑块,恰好在晨光折射下映出细小的彩虹。这让他想起昨夜在工作室,她跪在陶轮前,手腕施力时小臂肌肉绷紧的弧度——那时他正用计算机制图软件模拟同样的受力曲线,屏幕上的红色应力云图,与她掌心沁出的汗珠在陶坯上晕开的轨迹,竟有着惊人的几何重合。
“动态演示需要关灯。”郭静的声音拉回他的思绪。她将六片陶片按等边三角形排列在会议桌中央,又从帆布包里取出一支激光笔和三台小型风扇。赵环默契地按下开关,会议室瞬间陷入半明半暗,只有应急灯在墙角投下淡绿色的光晕。
“美术馆的天窗每天有三次最佳采光角度。”郭静打开第一台风扇,风速旋钮指向2级,“上午九点,阳光会以34度角切入中庭——”她用激光笔模拟光线轨迹,青灰色的陶片表面立刻泛起银色的涟漪,“这些釉料里混合了钛金属粉末,能随光线角度变化产生色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