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建筑模型的陶土肌理触感反馈系统
赵环的指尖悬在模型顶端的亚克力穹顶构件上时,凌晨三点的工作室正漫着樟木与ABs胶的冷香。台灯的光在他手背上投下锐角阴影,像他刚完成的美术馆模型里那些切割精准的混凝土檐口——比例误差控制在0.3毫米内,却始终缺了点什么。 “又在跟模型较劲?”
郭静的声音裹着室外的夜露飘进来时,赵环才发现她手里捧着的粗陶碗正冒热气。碗沿沾着圈奶白的釉料开片,是上周她试烧的“月光白”系列,此刻盛着温过的米酒,甜香漫过他摊满图纸的工作台,与刺鼻的模型胶水形成奇妙的制衡。
他抬眼时,她正弯腰观察那个等比例缩小的美术馆模型。指尖没碰任何构件,只悬在模拟中庭的镂空处轻轻晃动,像在丈量空气的流动。“你设计的穹顶弧度,让光在地面走的轨迹很美,但模型摸起来……太硬了。”
赵环顺着她的目光看向模型底座。激光切割的灰色卡纸模拟清水混凝土墙面,每一道预制板接缝都按施工规范标出,却在她说出“太硬了”三个字时,突然显露出某种冰冷的僵直。他捏起一块备用的ABs板材,指尖传来工业制品特有的光滑阻力,确实——像把月光冻成了冰,好看,却没有呼吸。
“建筑最终是给人住的,”郭静把陶碗往他手边推了推,碗底与桌面接触时发出温润的闷响,“人会用皮肤记住空间的温度。就像我昨天烧裂的那个陶盘,裂纹里卡着窑火的温度,摸起来比光滑的釉面更让人安心。”
她的指尖划过模型外墙的卡纸,指甲修剪得圆润,边缘还嵌着点洗不净的陶土痕迹——那是她下午在工作室揉泥时,被粗砂粒磨出的细碎印记。赵环忽然想起上周去她工作室,看见她把脸颊贴在刚出窑的陶罐上,闭着眼感受余温的样子。那时他只觉得是艺术家的怪癖,此刻却盯着自己模型上那些棱角分明的线条,第一次意识到:他用参数计算出的“最优空间体验”,或许漏了最原始的感官维度。
“试试这个?”
郭静从帆布包里掏出个锡纸包,展开时露出块灰黑色的陶土。不是她常用的细腻高岭土,而是掺了粗砂的本地陶泥,捏起来能感受到颗粒在指腹间滚动的阻力。“昨天去城郊取的,里面有石英砂和铁砂,烧出来会有星星点点的金属光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