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三善 作品

第204章 陶艺烧成的建筑能耗监测系统(第2页)

“结果呢?”郭静追问。

“昨天傍晚,夕阳透过那块玻璃,在地面投下的光斑恰好组成了你名字的首字母。”赵环转过脸,眼底盛着工作室的灯光,“数据是骨架,但偶然是灵魂。监测系统不是要消除偶然,而是想让你更清楚地知道,那些美好的意外是在什么条件下发生的。”

他走回工作台,从帆布包里掏出个巴掌大的黑色仪器,屏幕上跳动着绿色的数字。“这是建筑用的便携式能耗记录仪,能测温度、湿度、能耗波动。”他按下开关,仪器发出轻微的嗡鸣,“我们可以先做个简易的适配——在窑顶装三个温度传感器,分别对应你常放坯体的高、中、低三个区域;进风口装个风速计;再在柴房放个木材含水率监测仪。所有数据会实时传到这个终端,形成曲线图谱。”

郭静看着他手指在仪器上快速操作,忽然注意到他虎口处有道新鲜的划痕,大概是白天削铅笔时不小心划的。她伸手握住他的手腕,指尖抚过那道浅痕:“什么时候开始琢磨这个的?”

“上周你说第三窑报废时。”赵环的拇指摩挲着她掌心的薄茧,那是常年揉泥留下的印记,“你说‘要是知道松木什么时候能烧出最匀的火就好了’,我就去翻了建筑能耗监测的资料。你看,”他把另一只手里的速写本递给她,“这是初步构想图,左边是你的窑炉结构,右边是对应的监测点,红色圆点是温度采集,蓝色是湿度,黄色是能耗输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速写本上的线条一如既往地精准,却在角落画了个小小的简笔画:一个人蹲在窑边看手机,屏幕上画着跳动的火焰图案。郭静认出那是自己的侧影,头发被画成了蓬松的一团,像沾了陶土的蒲公英。 “建筑监测系统会生成能耗分析报告,比如空调在哪个时段最耗能,哪个区域的保温性能需要优化。”赵环指着图纸上的曲线,“类比到陶窑,我们能知道哪种松木在含水率15%时燃烧效率最高,釉料在1280c时的能耗最低却能达到最佳效果,甚至能算出你添柴的频率与温度曲线的关系——就像给窑火写日记,记下来它什么时候开心,什么时候闹脾气。”

郭静忽然笑出声,拿过那支铅笔在速写本空白处画了个歪歪扭扭的温度计,液柱顶端画成了火焰的形状:“那这个系统能告诉我,泥土什么时候最愿意记住我的指纹吗?”

“或许能。”赵环认真地看着她画的温度计,“如果我们在泥坯里埋个微型压力传感器,就能记录你捏塑时的力度变化,再对应烧成后的肌理效果,说不定能找到‘指纹记忆’的最佳压力值。”

窗外不知何时飘起了细雨,打在工作室的铁皮屋顶上,发出沙沙的声响。郭静起身去关窗,冷风卷着潮湿的空气涌进来,让窑边的温度计降了两格。赵环跟过来,从身后轻轻环住她的腰,下巴抵在她发顶,能闻到陶土混着松木的气息——那是郭静身上独有的味道,像被阳光晒暖的河床。

“其实我不是想把你的世界变成图纸。”他低声说,手指划过她腰间的布料,那里沾着点釉料的淡青色,“只是觉得,当你为了烧出满意的作品在窑边守到天亮时,那些跳动的数据或许能替我多分担一点焦虑。就像你看我画图纸时,总说‘这里的线条太硬了,该像揉泥那样松一点’——我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想让对方的世界更温柔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