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三善 作品

第210章 陶艺工作室的建筑结构应力分析报告(第2页)

“就像窑炉里没烧透的坯子。”她忽然说,指尖轻轻抚过裂缝边缘,“外面看着完整,内里的应力早就跑成乱线了。”

赵环的铅笔在纸上顿了顿。他的力学计算模型里从未出现过“乱线”这样的词,但此刻看着她指尖下簌簌掉落的墙灰,忽然理解了为什么结构力学课本里总说“老建筑的每道裂缝都是活的记忆”。上周他带工程队来检测时,老师傅用洛阳铲取土样的动作,竟与郭静揉泥时的手法有微妙的相似——都是在与时间对话的人。

暮色漫进窗户时,他们的晚餐是放在陶碗里的冷拌面。郭静的筷子碰在碗沿上,发出清脆的回响,赵环忽然放下筷子走到墙边,用手机拍下那道裂缝。照片里砖缝间竟钻出几株瓦松,细弱的根须沿着应力线蔓延,像某种自然生长的结构补强。

“我设计了三种加固方案。”他点开CAd图纸,屏幕蓝光映在郭静沾着陶土的指甲盖上,“碳纤维布加固法最隐蔽,但会破坏墙面肌理;加设钢支架能保留原貌,却会挡住你想放釉料架的位置。”

郭静的手指在屏幕上滑动,忽然停在某个节点大样图上。那里有根斜向的钢条,与她昨天捏的那件扭曲陶瓶有着惊人相似的曲线。“这个。”她指尖点在钢条末端,“让它长出点锈来,像老门轴上的包浆。”

赵环笑起来,胸腔震动的频率恰好与窗外渐起的蝉鸣合上拍。他想起初次见面时,她指着那幅星夜油画说“蓝色里藏着铁锈味”,当时他只觉得是艺术家的呓语,此刻却在受力分析图上看懂了那份诗意——力学公式里的安全系数,原来也可以是时光赋予的温柔余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