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三善 作品
第226章 图纸褶皱处的陶泥指痕
凌晨三点,赵环的绘图笔在硫酸纸上顿了顿。 笔尖悬在老城区改造项目的剖面图上方,墨线本该沿着承重墙的轴线延伸,此刻却在距终点两厘米处洇出一个浅灰的圆点。他低头看时,发现指腹沾着半透明的黏液,凑近鼻尖才闻到那股熟悉的土腥气——是郭静工作室里特有的陶泥,混着她常用的长石釉料里的石英微粒。
桌角的台灯把他的影子投在图纸上,像片被风揉皱的云。赵环忽然想起傍晚离开陶艺工作室时,郭静正跪在地上抢救那批被暴雨淋湿的泥坯。她的围裙下摆沾着泥浆,伸手拉他帮忙时,指尖在他手腕内侧留下五道浅褐色的印子,当时只当是寻常痕迹,此刻竟顺着指缝爬到了他最珍视的绘图工具上。
硫酸纸的褶皱里,那抹陶泥正以肉眼难辨的速度变干。
赵环抽出美工刀,想沿着褶皱边缘把污渍裁掉。刀刃刚触到纸面,忽然瞥见图纸背面隐约透出的纹路——是郭静傍晚在他草稿本上画的小像,她总说他低头画图时,后颈的线条像她窑里烧裂的开片纹。此刻那几笔潦草的炭线被陶泥晕染,倒像是给建筑的钢筋骨架添了层血肉。
他放下刀,转身去厨房找清水。
客厅的月光比图纸上的轴线更懂得空间的韵律,斜斜地漫过郭静白天搬回来的陶坯架。那些半干的泥坯被她裹在棉布套里,像排蜷缩的婴孩,呼吸间带着泥土苏醒的微响。赵环经过时,最顶层那个没来得及修坯的碗形坯体忽然晃了晃,他伸手扶住的瞬间,摸到坯体表面有圈浅浅的指痕——是郭静捏制时,拇指反复按压留下的弧度。
就像他画图纸时,总在梁柱节点处留下习惯性的顿笔。
回到书桌前,陶泥已经在硫酸纸上结成薄壳。赵环蘸了点清水,用指尖轻轻摩挲那处褶皱,忽然发现泥渍晕开的形状,竟与他设计的美术馆穹顶透光孔的分布图惊人地相似。他翻出昨天打印的穹顶模型参数表,对着月光比对时,听见卧室门“咔嗒”响了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