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 前传(四)
阿斯楞却大笑起来,解下自己的貂裘披在骆绯肩上。
“看来,长生天都觉得这身汉人衣裳太重了,该换我们草原的服饰了。”
这番机智的化解让气氛重新活跃起来。
骆绯下意识地拢了拢还带着单于体温的裘袍,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
婚后次日,阿斯楞并没有急于圆房,而是带着骆绯参观整个王庭。他耐心地教她认草原上的各种野花,告诉她哪些可以入药,哪些有毒。
当看到一片芍药花时,骆绯终于主动开口:
“这花,中原也有。”
阿斯楞敏锐地捕捉到她情绪的波动,柔声道:
“我知道你思念故土,从今往后,每月月圆之时,我都陪你去边境,让你遥望家乡。”
他当真履行了承诺。每个满月之夜,无论政务多么繁忙,阿斯楞都会亲自陪骆绯到两国边境的山坡上。在那里,骆绯可以远远望见贺朝境内的灯火,而阿斯楞就安静地陪在一旁,从不催促。
某个月夜,骆绯望着南方突然落泪。阿斯楞没有说话,只是递上一方丝帕。帕子上绣着一枝芍药,针脚细密,显然是精心准备的。
“单于何必如此费心。”
骆绯声音哽咽:
“我不过是个…”
阿斯楞突然打断道:
“不过是个思念故土和孩子的母亲。”
阿斯楞接话道:
“我虽未见过那孩子,但能让你如此牵挂,必定是个好孩子。”
骆绯终于转头正视这位年轻的单于。
月光下,他的面容英俊而刚毅,眼神却异常温柔。
“为什么对我这么好?”
她轻声问。
阿斯楞望向远方:
“我母亲也是被迫来到草原的,她至死都望着故乡的方向。”
他顿了顿:
“我不想让同样的遗憾,发生在你身上。”
从此,骆绯开始慢慢接受草原的生活。她学习骑射,研究草药,甚至帮助阿斯楞处理部族事务。她的聪慧和见识,很快赢得了草原人民的尊重。
一个午后,骆绯正在教部落里的孩子们认汉字,阿斯楞突然策马而来。他在马上弯腰,一把将她捞上马背,在众人的惊呼声中纵马奔向草原深处。
马停在那片芍药花海中,阿斯楞才开口:
“贺朝来使,要我禁止你接近边境。”
骆绯的脸色霎时变得苍白。
“但我拒绝了。”
阿斯楞翻身下马,单膝跪地,仰头看着她:
“我斛律阿斯楞的妻子,想去哪里就去哪里。”
他伸出手,掌心是一枚狼牙项链:
“这是我父亲的遗物。现在我给你戴上。”
骆绯看着眼前的男子,看着他眼中的真诚与坚定,终于缓缓点头。
狼牙项链落在她胸前时,远处传来牧人的歌声。
阿斯楞站起身,用草原语高声和了一句,然后对骆绯笑道:
“他们在唱,月亮之花终于为怀朔绽放。”
骆绯没有回答,但她的手,第一次主动握住了阿斯楞的手。
夕阳西下,将两人的身影拉得很长很长,仿佛要一直延伸到那片开满芍药的边境线。在那里,两个曾经平行的命运,终于开始交织在一起。
怀朔部的夜晚总是格外宁静,唯有远处偶尔传来的狼嚎与牧羊犬的吠声打破这片沉寂。骆绯站在王帐外,望着天边那轮将圆的月亮,手中无意识地摩挲着那枚狼牙项链。
这是她在草原度过的第三个秋天。
帐内,阿斯楞正在批阅各部送来的文书。烛光在他棱角分明的脸上跳跃,衬得那双总是含笑的眼眸此刻格外专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