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天佑?
戍天历37年5月24日,发生了一场被后世称为邪月之变的政变,戍帝莫名其妙地驾崩了。周王继位,改年号为“天佑”,本应称为天佑帝,但由于身边小人乱政,所以宣冲已经提前戏称他为灵帝。
暂做修整的中宫中,灵帝的登基大典好歹是完成了,朝臣们并没有跳出来为戍帝哭灵,质疑灵帝继位的合法性。
就当灵帝认为可以安稳的坐会,好好的整理朝政时;他想兑现自己幕僚一党的功劳,却遭遇了“逆耳忠言”。
金殿上,一个面色不爽的臣子直接开喷:“今陛下初登大宝,需要立信于天下;陛下却大肆封赏无功之臣,会让百官寒心。”
灵帝坐在座位上,面色不虞;他很想下令将这货夺官罢职。但是天命提醒了他,这家伙哪里是直谏,压根就是想辞职。
这份奏折,就像打算跑路的员工终于可以站出来,任性地对那些马屁环绕的老板甩一句膈应他的话。
同样在大殿上,那些灵帝作为周王时的常侍们,准备将这个谏官一贬到底。
灵帝制止住这些常侍们的群起而攻,暂时没有放这个人离开,只是将其软禁在京中。
接下来朝会上,那些刚从大牢中出来的旧臣和某些激进派想要兴起大狱时,灵帝也都暂时制止住了。
灵帝很清楚自己的继位程序不对,尽管戍帝已经把渤王那一系给废除了,但是自己还是有很多庶出的兄弟。
坐在皇位上,灵帝看了看下方因为地动而弯曲,不复方正的运河网,以及那邪月陨石砸过后,天上九宫的一处缺口,不由心中慌乱。
这无功之臣,不就是速旺这些帮助周王夺位的人吗?说这些人“无功”,不就是说这些人依靠拥立所获得的封赏,是天下人所不忿吗?
…宣冲:这种继位,等于坐在火山口上…
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后封赏属臣,没有引起四方不忿叛乱,是因为李世民军功集团长期被压制。
灵帝在戍天历27年接触兵事,把十五路大军的围剿搞砸了,他压根就没有军功,是灵帝不想拥立军功派吗?
当他在夺位后,身旁的幕僚对木星语高喊一声“你才是叛乱者”之后,就已经把灵帝本来可以倚重的最好的军队基本盘,给推到一边去了。
灵帝现在只能依靠这些幕僚,否则他饮食就寝都无法保证。
而灵帝的幕僚是自私的,会自顾自地围绕自己利益,执行那些对王朝来说相当短视的方案。
这帮幕僚们当时之所以出言将木星语定为叛逆,是脑子昏了头了吗?不,是一阵低语在他们耳朵旁娓娓道来,帮他们绕过愚蠢的忠诚思维,清晰地分析出了自身所面对的利害关系。
灵帝不可能像戍帝那样,对“周王时倚重”的阴士们用完就扔掉。
宣冲:一个权威极高的君王,在动用所谓“帝王心术”的阴谋时,一切都只要在帝王一人心中筹谋即可。而只有一个权威不足的君王,才会用“阴士们”帮自己谋取各方势力的平衡。
故如果周王正常继位,他府上幕僚就没用了;从龙之功仅限于自己子嗣能在地方上获取一个小官。但现在灵帝是非正常继位,就不得不继续用这些人。
灵帝不是不知晓分封近臣,会进一步解离王朝号召力。但是当下他上位的环境实在是太危机四伏了。经不起和谋臣们翻脸,得靠着王府时期的谋臣,才能维系耳目。
眼前这个谏言的臣子是不知道灵帝的处境?是,知道,但是他就是不想在灵帝这儿干了。就是想要挑破这个事,辞官归家。
秉持“辞职”想法的臣子,目前是相当多的。
在大殿上,灵帝看着满朝文武;这些臣子不少都刚从牢狱中释放出来,亏得灵帝大赦天下才得以幸免,灵帝是多么希望,刚刚有重臣站出来,帮自己训斥想辞职离开的所谓谏臣。
但是!朝中众臣皆如同木偶人一样,低头一言不发。这就造就了新帝下不来台的情况。
所有人不说,但是心中默认一句话:“子弑父,人伦纲常破败!”
是的,戍帝杀了大量臣子的确不对,但按照封建纲常的理论,你周王该做的是小杖受大杖走,快点离开,解除你父亲的戒心,而不是以此为名义开始犯上。
按照地球二十一世纪的反权威的标准,也说不通;儿子搞掉犯错的老子,是修正错误,但是儿子就不能按照纲常标准,要继承老子的权威。
宣冲历史总结:一个人(穿越者)适应这个旧时代,可以因为时代局限性,客观采用旧标准,但不能横跨两个时代,灵活横跳,搞双标。既要新时代自由度,又要旧时代利益继承,这怎么讲都是无耻。
手持金瓜的武士们向前走了一步。
…乱而不损曰灵…
随着第一个直谏的臣子被押下去后,矛盾并没有平息;
由于被授封的灵帝“近臣”们,不想息事宁人。速旺身后有一人站出来谏言道:“此獠冒犯天威应当打入天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