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清逸 作品
第两百三十一章:勿生于帝王家
李俊揉搓一下死死抓着自已衣角,亦步亦趋跟着自已往明厅里走的高阳和兰陵的小脑袋,接过大总管罗七娘子递过来的“秦时明月”香烟,沉默的往明厅走。
年龄大点的李承乾,李恪,李泰,襄城,长乐,明显是大哭过的。
李俊知道他们来到庄子的每天晚上都哭,应该是想到了和自已一起长大的堂哥堂姐,堂弟堂妹了。
他们什么都知道,心里的悲痛还无人诉说,也只有在这里,他们才能无所顾忌的放声大笑,或者是毫不掩饰的放声大哭,而不会受到任何人,任何的责备。
李俊前世喜欢听《百家讲坛》王教授讲道理,他觉得这个是他可以接受到的最高等的教育。
他清楚的记得,王教授讲人性的一段话:“人一旦飞黄腾达,你是睚眦必报,还是既往不咎?
考验的是一个人的气量,但是在冥冥之中似乎也牵引着个体命运的轨迹,人还是应当做的大度一点为好~~人们常说得饶人处且饶人,悬在别人头上的利剑,也许会落到自已的头上……一旦得势以后,毫无节制,他的下场很惨……”
李俊觉得如果以当下发生的事情,以及原来历史的轨迹,王教授这些话无疑是十分正确的……
李俊还记得王教授说过一段十分有道理的话:“妥协是一大本领,妥协往往是一件制胜的法宝,妥协往往是一个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
不知道妥协,不知道必要的妥协,只追求完美,只追求最好,而放弃自好,其实是人生的一大失误……”
李俊觉得这些话很有道理,所以才在长孙皇后开口向他借九十四万贯铜钱的时候,他选择了妥协。
至于被李二杀了的小豆丁,李俊虽然十分的痛惜,但是作为一个族人几十万,并且还要领导其他的几房的百万族人的头领。
李俊能为这些权力斗争中的刀下亡魂,能做的事情并不多。
李俊觉得自已可以说是问心无愧,他做到了自已能做到的。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他只是回老窝一趟,李唐的三个皇子,就把孩子都接回去了,只是留下一个庶女在庄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