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清逸 作品

第两百三十一章:勿生于帝王家(第2页)

李俊对着虚空喃喃细语:“但愿你们来生勿生于帝王家。”

是啊,来生勿生于帝王家,这是历朝历代多少皇子发出的悲叹?

几百年前,刘宋前废帝刘子业因嫉妒异母弟刘子鸾受宠,即位后将其赐死。

刘子鸾死时年仅10岁,死前对侍从说“愿勿再投胎帝王之家”。

“愿不生在帝王家”的说法,表达了古代皇族成员,对生于帝王之家的无奈与悲叹。

临死前发出这样感慨的,何止是一个刘子鸾?

他之后的南朝刘宋顺帝刘准:479年,他被萧道成逼迫退位,后被软禁在丹阳宫。

有一次,门外传来马蹄声,看守他的士兵以为有叛乱,将其杀害,死时年仅13岁。

死前他也说“愿世世代代,都不生在帝王家”。

然后又过了几百年后,大明王朝的末代皇帝崇祯,又一次的对自已的子女,说出了同样的话:

崇祯末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帝不想让长平公主落到敌人手里,准备亲手杀了她,下手前说“汝何故生我家!”

后来这句话演变为“不幸生在帝王家”。

这句话背后原因十分的简单,也十分的残忍,同时也是五姓七望这样的世家门阀,推出代理人坐天下,而不是自已出来坐江山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愿来生勿生于帝王家。”和“不幸生于帝王家”,这种说法主要是因为在残酷的政治斗争中,皇族成员的生命往往十分脆弱。

为了争夺皇位,皇室成员之间经常互相残杀,亲情、血缘变得不再重要。

同时,生在帝王家,往往会失去许多常人的基本权利,如婚姻自由、社会交往自由等,还要承担很多国家责任。

五姓七望这样的世家门阀,注重的是家族传承,而不是这个天下怎么样。

站在整个国家,整个民族的角度,你可以抨击他们,痛骂他们,鄙夷他们只为私户计,完全就不考虑整个国家,整个民族的利益。

李俊这个五姓七望陇西李氏三房的族长,执陇西李氏上下六房大族长令的大族长,承认世人骂的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