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泰民安张玉皇3 作品

第599章 唐太宗制衡群臣稳固朝局

贞观风云:帝王术下的朝堂暗流一、紫宸殿的晨光

贞观三年的早春,紫宸殿的铜鹤香炉里飘着岭南进贡的沉香,唐太宗李世民手指轻叩着龙椅扶手,目光扫过阶下肃立的群臣。阶左侧,房玄龄正捧着户部的漕运账目奏报,他的声音温润如玉,却在说到江南水患时微微发紧——那片水域的节度使是长孙无忌的妻舅,而房玄龄的长子恰在当地任参军。

"玄龄啊,"李世民忽然开口,打断了他的奏报,"听说你家大郎上个月在苏州修了座义仓?"

房玄龄心头一凛,躬身道:"臣犬子年少孟浪,不过是效仿先贤之举,不敢劳陛下挂怀。"他眼角的余光瞥见右侧的长孙无忌微微颔首,那抹不易察觉的笑意像根细针,扎得他后颈发僵。

退朝时,长孙无忌故意放慢脚步,与房玄龄并肩走在丹陛上。"玄龄兄,"他抚着花白的胡须,声音压得极低,"你家大郎倒是会办事,只是苏州那地方......水太深。"

房玄龄拱手道:"多谢无忌公提醒,犬子之事,我自会管教。"转过角楼时,他看见魏征正站在廊下等着,这位前太子洗马总是穿着那件洗得发白的绯色官袍,见了他便沉声道:"房相,方才为何不奏报苏州堤坝溃决之事?难道要等水淹了三州,才让陛下知晓?"

房玄龄苦笑:"魏大夫,此事牵连甚广,容我查明再奏。"

魏征冷笑一声,甩袖而去。阳光穿过雕花窗棂,在青砖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房玄龄望着那片晃动的光斑,忽然明白陛下今早那句看似无意的问话——分明是在提醒他,朝堂之上,没有能藏住的事。

二、棋盘上的棋子

李世民在御书房翻看着密折,嘴角噙着若有若无的笑意。密折是陕州刺史递来的,说尉迟恭在封地私设兵甲,还纵容家仆强占民田。他将密折推给身旁侍立的内侍:"去,把这个给魏征送去,让他看看。"

内侍刚走,秦琼便捧着虎头湛金枪进来复命。这位门神将军的铠甲上还沾着塞外的沙尘,单膝跪地时甲叶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陛下,北境突厥已退,臣按您的吩咐,留了三千轻骑驻守云州。"

"叔宝辛苦了,"李世民亲自扶起他,"听说你最近总咳血?朕让太医署给你配了新药,回头让内侍送去府中。"他忽然话锋一转,"前几日尉迟恭生辰,你去贺寿了吗?"

秦琼一怔,老实答道:"去了,敬德兄还邀臣看他新练的私兵,倒是勇猛得很。"

李世民点点头,手指在案上的棋盘上移动着一颗黑子:"叔宝可知,这棋盘上最忌棋子连成一片?若是车马炮都抱成团,那帅位可就危险了。"

秦琼武将出身,却也听出了弦外之音,额头渗出细汗:"臣愚钝,但知忠君报国。"

"你是个忠臣,"李世民拍了拍他的肩膀,"所以朕才告诉你,尉迟恭府里的私兵,比朕的羽林卫还多了三百人。"

三日后,魏征在朝堂上弹劾尉迟恭的奏折震惊了满朝文武。尉迟恭气得须发倒竖,当庭就要拔剑相向,却被秦琼死死按住。李世民面色沉凝,斥责魏征"捕风捉影",却又下令让长孙无忌彻查此事。

退朝后,长孙无忌在政事堂找到房玄龄,将一份卷宗推给他看:"这是尉迟恭家仆强占的民田清单,其中有二十亩是当年陛下赏赐给秦家的祖产。"

房玄龄挑眉:"无忌公是想让秦将军出面?"

"陛下的意思,"长孙无忌呷了口茶,"总要有人让尉迟恭明白,他的枪杆子,顶不过朝堂的笔杆子。"

当晚,秦琼带着祖产地契去了尉迟恭府邸。两位开国将军在月下对饮,酒过三巡,秦琼将地契推到桌上:"敬德,你我兄弟出生入死,难道要为几亩薄田伤了和气?"

尉迟恭看着地契上的朱印,忽然明白过来,摔碎了酒坛:"是我糊涂!竟被家奴蒙蔽了!"他次日一早就绑了管家上殿请罪,还主动交出了兵权,只求留在京城做个闲职。

李世民看着阶下请罪的尉迟恭,又看了看站在文官队列里的魏征,忽然笑道:"敬德知错能改,朕心甚慰。至于魏大夫,虽弹劾有误,但其心可嘉,赏绢百匹。"

房玄龄在心底暗暗叹服,陛下这一手既敲打了武将,又给了文臣面子,更让秦琼卖了人情,真是一石三鸟。

三、铜镜里的人心

初夏的暴雨连下了十日,黄河决堤的消息传到长安时,李世民正在两仪殿与房玄龄商议修订《贞观律》。内侍跌跌撞撞地闯进来,手里的塘报浸透了泥水:"陛下,濮州......濮州被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