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0章 汉武帝推恩令削弱诸侯(第3页)
刘登看着弟弟黝黑的脸,忽然觉得陌生。他从小锦衣玉食,从未想过有人会为了几亩薄田,甘愿与父亲反目。可他不知道,刘忠在代王府时,冬天只能睡在马厩里,孩子生了病都没钱请大夫。
"你会后悔的。"刘登甩袖而去。
消息传回长安,刘彻正在宴请主父偃。听到刘忠拒绝代王的条件,他举起酒杯:"主父爱卿,你看,这推恩令,其实不是朕在推,是他们自己在推。"
主父偃饮下杯中酒,酒液辛辣,却让他想起齐地的乡亲。那些年,他们既要给朝廷纳粮,又要给齐王缴赋,稍有不满就会被抓去做苦役。如今,那些高高在上的王侯,终于也要尝尝被分割的滋味了。
"陛下,"主父偃道,"吴王的庶子们也派人来了,说愿遵推恩令,只求陛下赐个封号。"
刘彻笑了,拿起笔在帛书上写下"吴"字,然后在旁边画了七个圈:"那就分七份,让他们兄弟七个,好好守着祖宗的家业。"
窗外的月光洒在帛书上,那七个圈像七枚即将落下的棋子,注定要将庞大的吴国,分割成无法再兴风作浪的小块。
五、尘埃落定
元朔三年的秋天,刘彻站在甘泉宫的高台上,望着远处的匈奴草原。卫青刚刚送来捷报,说大破匈奴右贤王部,斩敌万余。而与此同时,宗正寺的奏报也堆成了山——各地诸侯的封地已分割完毕,最大的侯国不过方圆百里,最小的甚至只有一座城。
"陛下,"主父偃捧着新绘的舆图走来,上面用不同颜色标注着诸侯的封地,像一块块拼起来的补丁,"淮南王和衡山王谋反的证据找到了,廷尉府请旨查办。"
刘彻接过舆图,手指划过淮南国的位置。那里原本是个横跨江淮的大国,如今已被分割成十几个小侯国,就算刘安想反,也凑不齐一支像样的军队了。
"依律处置吧。"他的声音很轻,像风拂过草原,"但别牵连太广,毕竟都是刘氏子孙。"
主父偃领旨退下时,忽然回头道:"陛下,臣听说齐厉王的母亲想让他娶主父家的女儿,臣没答应。"
刘彻笑了:"你呀,总是这么刚直。不过也好,这样才没人敢说你结党营私。"
其实他心里清楚,主父偃拒绝这门婚事,是怕落人口实。这些年,主父偃得罪了不少诸侯,从齐到燕,到处都有人告他的状,若不是自己护着,恐怕早就身首异处了。
冬月初,淮南王刘安自焚而死的消息传到长安。刘彻没有动怒,只是让人将淮南国的舆图取来,在上面写下"九江郡"三个字——那个存在了数十年的诸侯国,终究成了朝廷直接管辖的郡县。
那天晚上,他做了个梦,梦见汉高祖刘邦坐在未央宫的前殿,手里拿着分封诸侯的符节。刘邦问他:"你把我的子孙都贬成了侯,就不怕天下人说你寡恩?"
刘彻答道:"祖父,我不是寡恩,是要让刘氏的江山,能传得更久些。"
刘邦笑了,笑得像个孩子。醒来时,窗外的雪正下得紧,苏文进来禀报,说各地的侯王都派人送来贺表,祝陛下平定淮南之乱。
"知道了。"刘彻起身披上龙袍,"去把主父偃叫来,朕想和他下盘棋。"
棋盘摆好时,主父偃发现陛下用的棋子,正是当年许昌送来的那副白玉棋。刘彻执黑,他执白,刚下了几步,刘彻忽然道:"你看这棋,若是黑子太密,白子就没活路;若是白子太散,黑子又会一统天下。朕要的,是黑白相济,共存共生。"
主父偃落下一子,恰好阻断了黑子的攻势:"陛下说的是,天下就像这棋盘,诸侯太强则朝廷弱,朝廷太强则诸侯怨,推恩令,不过是求个平衡罢了。"
刘彻看着棋盘上交错的黑白子,忽然想起刚登基时,太皇太后握着他的手说:"刘氏的天下,是靠分封才稳住的。"那时他不懂,如今终于明白,稳住天下的不是分封,也不是削藩,而是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既不能太贪,也不能太怨。
雪停时,棋局也终了。刘彻看着自己的黑子被白子分割成小块,却依旧占据着棋盘的中心,忽然放声大笑:"好棋,好棋!"
主父偃望着窗外初晴的天空,阳光洒在未消的积雪上,反射出耀眼的光。他知道,推恩令这颗棋子,终究落对了地方。而那些曾经叱咤风云的诸侯,终将像这积雪一样,在历史的阳光下,慢慢消融,化作滋养江山的水土。
尾声
元封五年,刘彻已是满头华发。他坐在泰山封禅的祭坛上,看着远处的云海,手里握着一块从代国带来的泥土。宗正寺刚刚奏报,说各地侯国的数量已超过一百,而他们每年向朝廷缴纳的赋税,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