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2章 雍正帝密折制度监控群臣(第2页)
密探是个说书先生,此刻正坐在屏风后,压低声音说:"曹大人还和江宁知府合开了家当铺,专收官员的赃物。昨天苏州织造李煦还送去个玉如意,说是年将军赏的。"
李卫眼睛一亮。李煦是康熙的奶兄弟,曹頫是康熙的伴读,这俩人跟年羹尧勾连在一起,可不是小事。他抓起笔,在密折上画了三个圈,分别写着"曹李年",然后用墨汁把三个字连起来,像个绞索。
"去,"他把密折递给亲信,"用最快的马送进京,告诉李德全,这是'活鱼'。"他管重要的密报叫"活鱼",寻常的叫"死鱼",这是当年在四爷府当差时学的暗语。
送信的亲信是个镖师出身,腰间总缠着条铁链。李卫看着他消失在暮色里,忽然想起雍正登基前,自己替王爷送密折的日子。那时的密折要用浆糊封死,还得在封口处盖个"四爷府"的小印,哪像现在,能用竹筒、油纸,甚至把字写在绸缎的夹层里。
深夜审案时,李卫让人把曹頫在杭州的账房抓了来。那账房是个瘦高个,戴着副金丝眼镜,起初还嘴硬,直到李卫拿出密折上抄的账目,他才瘫在地上。
"说吧,"李卫把玩着那只猴,"曹大人和年将军,到底做了多少买卖?"
账房哆嗦着说:"去年......去年冬天,用漕船运了五十箱军火到西宁,说是给年将军的,其实......其实是卖给罗卜藏丹津的叛军。"
李卫手里的花生"啪"地掉在地上。他赶紧让人取来桑皮纸,这会得用最急的"飞折"了。窗外的雨下了起来,打在芭蕉叶上噼啪响,像无数只手在敲打着这份即将震动朝野的密报。
四、棋盘上的棋子
雍正坐在暖阁里,看着田文镜的密折发笑。这位河南巡抚又在抱怨李绂"迂腐误事",说他在河南推行"士绅一体当差"时,李绂的门生处处作梗。
"李德全,"他把密折扔在案上,"把李绂的折子拿来对对。"
李绂的密折果然也在,说"田文镜任用酷吏,河南百姓怨声载道",还附了首民谣,说"田大人,刮地皮,百姓锅里没米吃"。"这俩人,倒像是戏台子上的冤家。"雍正拿起朱砂笔,在田文镜的折子里批道:"李绂是清流,你别跟他一般见识",又在李绂的折子里写"田文镜虽急,但也是为了新政"。他知道这俩人都是能臣,就像左右手,少了哪个都不行,就得让他们互相掐着,才能把活干好。
这时李德全捧着个火漆封的木盒进来,低声道:"陛下,李卫的飞折。"
雍正拆开一看,脸色瞬间沉了下来。漕船运军火给叛军,这可不是小事。他想起年羹尧上次觐见时,说罗卜藏丹津的火器"不堪一击",原来那些火器竟是他自己送的。
"传旨,"雍正的声音像冰,"让图里琛带着镶黄旗的兵,去江宁拿人。"他顿了顿,又道:"别惊动年羹尧,就说查漕运亏空。"
图里琛是粘杆处的总管,专门负责密查。这人最会装糊涂,去年查诺敏案时,还跟诺敏一起吃了顿饭,转头就把他的罪证呈了上来。雍正看着图里琛领旨离去的背影,忽然觉得这朝堂就像个大棋盘,每个人都是棋子,有的是卒,有的是车,而这些密折,就是他手里的棋谱。
夜里批阅奏折时,雍正发现份有趣的密折。是个叫孙嘉淦的小官写的,说"陛下设立密折,让官员互相猜忌,不是盛世之道"。这人胆子倒大,别人都在密折里告黑状,他反倒敢批评起密折制度来。
雍正笑了,在上面批道:"你是个忠臣,但不懂朕的难处。若不如此,贪官污吏何时能除?"他想起康熙晚年,官员们抱成一团欺上瞒下,连国库亏空都敢瞒着,若不是靠这些密折,他怎么能坐稳这龙椅。
五、密折之外
年羹尧在西安的将军府里,正看着灯下的密折冷笑。上面是他的门生写的,说"图里琛带着兵往江南去了,说是查漕运"。
"查漕运?"他把密折扔在火盆里,火苗舔着宣纸,很快就化成了灰烬。"定是李卫那叫花子告了状。"
旁边的师爷赶紧说:"将军,不如先把曹頫和李煦的人处理了,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