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4章 玉皇大帝张兴东之女娲娘娘王晓晓(第2页)
张兴东忽然想起自己刚登玉皇大帝位时的情景。众仙捧着“三界共主”的玉印跪在丹陛之下,他却总在夜里摸出那块洪泽湖的暖玉,玉上刻着的“百忍”二字被摩挲得发亮。原来神祗和凡人一样,爬得越高,越怕弄丢最初的自己。
“神话树的根须,长进这些碎石里了。”女娲忽然指向洞府外,晨光中,神话树的枝桠正穿过云层,垂向娲皇谷,根须上挂着些泥人,有的在笑,有的在哭,都是王晓晓当年捏过的模样,“它在帮你记着,也在帮我记着。”
三、会流泪的泥人
洪泽湖的渔民最近总在芦苇荡里捡到泥人。这些泥人捏得活灵活现,有扛着渔网的汉子,有摇着橹的姑娘,可奇怪的是,每个泥人的眼角都挂着滴湿泥做的泪,太阳一晒就化,第二天却又会重新凝出来。
“是女娲娘娘的泥人成精了?”有老渔民对着泥人磕头,额头磕在湿泥上,溅起的泥点落在泥人脸上,竟像真的哭了似的。
张兴东在神话树下见到这些泥人时,它们正围着树底的根须转圈。领头的泥人穿着红袄,辫子甩得欢,正是王晓晓的模样,只是眼角的湿泥总也干不了。
“她在哭什么?”张兴东蹲下身,指尖碰了碰泥人的眼泪,湿泥立刻化作清水,在地上晕开个“洪”字。
“在哭她没能救下的人。”女娲的声音从树后传来,她手里捧着个新捏的泥人,是个抱着浮木的孩童,眉眼像极了八岁的张兴东,“当年淮水泛滥,我本可以掀动娲皇谷的溪水去堵决口,可那时正逢三界气运交替,动了溪水就会让不周山的缺口扩大……”
她的声音低了下去,指尖的泥人忽然裂开,碎成一捧湿泥。“我是女娲,是要护三界的神,不能只为一个洪泽湖动心。可王晓晓做不到,那个总把烤红薯塞给你的丫头,看着你在泥里刻她的名字,心早就碎了。”
张兴东忽然想起神话树上的情景:每次洪泽湖起风浪,女娲神位旁的虚影就会颤抖,虚影的手里总捏着个要碎的泥人。原来所谓的神格,从来不是无情,是把千万人的眼泪,都攒在自己心里。
“你看。”他忽然抓起把湿泥,在地上划出幅图——洪泽湖的堤岸旁,娲皇谷的溪水正顺着新挖的沟渠流过来,在决口处汇成道水墙,既堵了洪水,又没动到不周山的根基,“不一定非要选的。”
女娲望着地上的图,指尖的泥屑簌簌落下。晨光穿过神话树的叶隙,在图上织出道彩虹,那些围着根须转圈的泥人忽然笑了,眼角的湿泥化作水汽,在彩虹里凝成个穿红袄的姑娘,对着他们挥了挥手,然后渐渐消散。
“原来王晓晓一直知道答案。”女娲的眼眶亮了起来,像是有泪要落,却终究化作道金光,融入神话树的枝干,“是我被‘娘娘’这两个字困住了。”
四、烤红薯的香气
天庭的蟠桃宴上,众仙正捧着玉杯祝寿,张兴东却忽然起身。南天门的方向飘来缕奇异的香气,焦甜中带着烟火气,像极了洪泽湖滩上烤红薯的味道。
“陛下?”太白金星刚要开口,却见神话树的枝桠突然穿透凌霄宝殿的穹顶,枝头上挂着个陶瓮,瓮里正冒着热气,烤红薯的香气就是从那里飘出来的。
陶瓮的泥封上,刻着个歪歪扭扭的“晓”字。
张兴东取下陶瓮时,瓮身忽然变得透明,里面没有红薯,只有团金光,金光里浮着个穿红袄的姑娘,正蹲在洪泽湖滩的火堆旁,手里翻着块烤得焦黑的红薯,嘴里哼着不成调的歌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