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4章 玉皇大帝张兴东之女娲娘娘王晓晓(第3页)
“这是……”赤脚大仙凑过来,草鞋上还沾着娲皇谷的泥土,“是女娲娘娘的元神?”
“是王晓晓。”张兴东将陶瓮放在玉案中央,金光顺着案几蔓延,在地上拼出片洪荒大地的模样:巫妖两族的孩子围着篝火跳舞,十二金仙在田埂上帮农人插秧,而娲皇谷的溪水,正顺着他当年画的沟渠,缓缓流进洪泽湖。
陶瓮里的姑娘忽然跳出来,红袄在金光中翻飞。她跑到篝火旁,把烤好的红薯分给每个孩子,连最凶的巫族幼崽都咧开嘴笑了;她又跑到田埂上,帮金仙们扶正歪倒的稻禾,指尖划过处,稻穗立刻饱满起来。
“原来神不需要总端着的。”张兴东看着那个在洪荒大地上奔跑的身影,忽然明白为何自己总觉得龙椅太冷,“会笑会哭,会把烤红薯分给别人的,才是真的神。”
蟠桃宴上的仙酿忽然泛起泡沫,化作无数只小船,顺着金光流向洪荒大地。每只船上都坐着个小小的泥人,有的像张兴东,有的像王晓晓,还有的,像那些在洪泽湖失去爹娘的孩子。
五、名字刻在树心里
很多年后,洪泽湖畔的孩子们会指着神话树的方向说:“那树上住着两个神呢。”
一个是穿龙袍却总爱脱下来的玉皇大帝,他会帮渔民修补渔网,会在雪天给乞丐递暖玉;一个是穿红袄的女娲娘娘,她捏的泥人会笑会跑,眼角再也不会挂着泪,烤红薯的香气能顺着风飘到天庭。
张兴东在神话树的树洞里,发现了块新刻的木牌。上面没有“三界共主”的字样,只有两个并排的名字——张百忍,王晓晓。刻痕里填着洪泽湖的泥,被雨水浇过,竟长出了小小的青苔。
“你看,这样就不会忘了。”女娲的声音从树顶传来,她正坐在枝桠上,给新捏的泥人画眼睛,每个泥人的眼角都有颗小星星,“名字刻在树心里,比刻在玉印上牢靠。”
张兴东摸着木牌上的刻痕,忽然想起八岁那年在泥地里划拉的情景。那时他总怕忘了爹娘的样子,忘了王晓晓塞给他的烤红薯,可原来有些记忆,根本不用刻,早就跟着心跳,长在了骨头里。
神话树的叶片在此时沙沙作响,每个叶瓣上都浮现出名字:有洪泽湖渔民的,有巫妖战士的,有仙童道侣的,还有些不知名的,大概是那些被泥水淹没的,没能留下故事的人。
“你说,咱们算不算把他们都记起来了?”张兴东抬头问。
女娲笑着抛下来个烤红薯,焦黑的皮裂开,露出金灿灿的瓤:“你尝尝,还是当年的味道吗?”
张兴东咬了一口,甜味从舌尖漫到心底,烫得眼眶发热。他仿佛看见八岁的自己蹲在滩涂,红袄姑娘把烤红薯塞给他,指尖沾着的泥蹭在他脸上,像颗没干的泪。
原来所谓的神格,所谓的帝位,都不及这口烫心的甜。原来最好的神话,不是刻在史书里的丰功伟绩,是两个名字靠在一起,在树心里,在泥地里,在千万人的念想里,永远不会褪色。
风从洪泽湖吹来,带着水汽和泥土的腥气,吹动了树洞里的木牌,也吹动了枝桠上的泥人。那些泥人笑着跳着,在叶瓣的金光里,拼出个温暖的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