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塞上烽烟(第2页)
就在这关键时刻,崇祯皇帝又下了一道令朝野震动的旨意——重新启用早已罢官闲住多年的前三边总督陈奇瑜!任命其为东阁大学士、兵部尚书、太子太保,总督陕西、山西、河南、湖广、四川五省军务,赐尚方宝剑,专责剿灭流寇事宜!
陈奇瑜!这位在明末历史上极富争议的人物,再次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他威望极高,曾统率大军,数次将李自成、张献忠等流寇逼入绝境,立下赫赫战功。然而,也正是他,当年因轻信李自成等人的诈降,处置失当,致使流寇得以喘息坐大,最终酿成弥天大祸,他也因此而获罪罢官。
如今,崇祯皇帝将这位毁誉参半的老将重新启用,并委以如此重任,其用意不言而喻。他看重的,是陈奇瑜丰富的剿贼经验和在西北各路官军中残存的威望;他警惕的,则是陈奇瑜可能存在的刚愎自用和对流寇的“旧情”。他相信,有了历史的教训,这位老将再次出山,定会更加谨慎,也更加……狠辣!
----------
而陈奇瑜,也没有辜负皇帝的“厚望”。他在京师短暂停留,与兵部、内阁协调了粮饷、兵员等事宜后,并未大张旗鼓地前往西安或潼关坐镇,而是采取了极其秘密的行军策略!他只带了少量精锐亲兵和得力幕僚,悄然离开了京师,其行踪和真实意图,除了皇帝和少数几个核心人物(如王承恩、董琦等),无人知晓!
他要做的,并非是立刻组织大军与李自成决战,而是要行一招险棋——釜底抽薪!他深知李自成大军看似势大,实则根基不稳,其后方(陕西、山西南部等地)必然空虚。他计划,率领一支精锐奇兵,绕开正面战场,直插李自成的后方!或袭扰其粮道,或煽动地方反正,或联络对李自成不满的旧部……总之,就是要用一切手段,在李自成的腹心之地,点起一把大火,使其首尾不能相顾,军心动摇!
为此,陈奇瑜和董琦所部,正悄然取道,向着刚刚被流寇攻占、但守备必然松懈的保定方向移动……
----------
与此同时,远在宁武关下的李自成,虽然依旧在指挥着对关城的猛攻,但内心深处,却日益感到一种莫名的焦虑和不安。南路刘芳亮兵败的消息早已传来,虽具体细节不明,但全军覆没已是事实。而关内,崇祯皇帝近期的一系列动作——斩杀大臣、重开厂卫、整顿京营、甚至御驾亲征——都显示出一种与以往截然不同的强硬和决绝。更让他不安的是,关于朝廷重新启用陈奇瑜的消息,也已隐约传到了他的耳中。陈奇瑜……这个名字,是他心中永远的痛!当年若非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