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生死证清白(第2页)
“常州府新办的学堂招了百余名寒门子弟,课本用的是你曾‘看’过的那套《论语》,孩子们读书声可响亮了……”
说着说着,眼眶总会发热。
我知道她听不见了,可这些话憋在心里太久,只有对着这棵杏花树,对着那块静静躺着的玉佩,才能说得出口。
下属们见我如此,都私下说巡抚大人念旧,却不知这份“旧”里,藏着怎样一段跨越人妖的深情。
三年后,江南遭遇百年不遇的旱灾,土地龟裂,河流干涸,百姓们颗粒无收,纷纷逃难。
朝堂上有人趁机发难,说这是上天示警,因我“私藏妖物,玷污官场”才引来天谴,要求皇上将我革职查办,押解回京受审。
奏折一封封递到京城,言辞激烈,直指我与“玄龟精”的旧事。
连当年那位王侍郎的门生,如今已是都察院御史的李大人,也上了一道长折,将云栖洞的纠葛添油加醋地描述一番,说我“与妖为伍,心肠歹毒,逼死灵龟后竟不知悔改,终遭天谴”。
消息传到江南,百姓们群情激愤。
苏州府的百姓自发组织起来,捧着清水和干粮跪在巡抚衙门前,哭着说:“陈大人是好官,旱灾是天灾,与大人无关!”
松江府的渔民们划着船,在干涸的河床上插上“陈青天”的木牌;常州府的学子们联名上书,说巡抚大人兴办学堂功在千秋,请求皇上明察。看着百姓们为我奔走,我心中既温暖又沉重。
我将自己关在书房,看着墙上挂着的《江南水利图》,手指划过那些干裂的河道,忽然想起小龙当年用荷叶启示我的画面——荷叶身陷污泥却能亭亭玉立,人处困境更要坚守本心。
“小龙,你看,又有人拿我们的旧事做文章了。”
我抚摸着腰间的玉佩,轻声道,“可我不后悔。与你相识一场,是我此生最大的幸事。若重来一次,我依旧会选择坚守本心,哪怕再经历一次生死考验。”
玉佩忽然微微发烫,像是在回应我的话。
窗外的杏花树不知何时抽出了新枝,在旱灾的烈日下竟冒出几点嫩绿,倔强得让人心颤。
几日后,皇上派来的赈灾钦差抵达江南,竟是当年云游的清虚道长!
他如今已是钦天监监正,身着道袍,手持拂尘,眼神依旧锐利。
见到我时,他抚须一笑:“陈老弟,别来无恙?”
我又惊又喜,连忙请他入内。
道长环顾书房,目光落在墙上的《江南水利图》上:“旱灾凶猛,却也并非无解。老夫夜观天象,见太湖底有龙气涌动,或许能引来活水。”
“龙气?”我心中一动,难道是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