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吃零食懒洋洋 作品

第186章 天皇,地皇(第2页)

他盯着那张蛛网看了整整半日,突然起身折来柔韧的桑树枝,又扯来山间最结实的葛藤,手指翻飞间,编出洪荒第一张渔网。

渔网下水的那天,整个部落都围在岸边。当伏羲与三个族人合力拉起渔网时,网中蹦跳的鱼虾足有半筐,其中还有一条三尺长的大草鱼。

族人们先是愣在原地,随即爆发出震天的欢呼。一个瘸腿的老猎人摸着渔网的纹路,哽咽道:“有了这物件,过冬再也不用啃树皮了!”

伏羲笑着将编网的法子教给众人:“桑枝要选向阳的,葛藤得在溪水里泡三日才不脆……”

不出半月,渭水沿岸的部落都用上了渔网,水面上漂浮的网具如同铺开的云,黄昏时分,家家户户的石灶前都飘起煮鱼的香气,孩童们捧着陶碗,小脸上沾着鱼汤,笑得眉眼弯弯。

某个雷雨交加的夜晚,伏羲躲在供奉祖先灵位的山洞里。

洞外雷声滚滚,闪电撕裂夜幕的刹那,他看见岩壁上的阴影随着雷光变幻,时而如奔跑的野兽,时而如翻滚的云层。

他忽然起身,捡起燃烧的树枝,在岩壁上勾勒出第一道横线——代表天。

又画一道断裂的横线——代表地。接着,他根据雷声、风声、雨声、火光的形态,陆续画出震、巽、坎、离、艮、兑六个符号。

“这是八卦,能测天时,能定方位。”

伏羲指着岩壁上的符号,对围拢过来的族人解释,指尖划过“乾”卦时,洞外的雷声恰好轰鸣;点向“坎”卦时,洞顶滴落的雨水突然汇成细流。

三日后,他拨动摆放在地上的八块兽骨(代表八卦),凝视半晌后道:“明日午时将有大雨,加固巢穴的立柱要再加三尺。”

族人们半信半疑地照做,次日午时,瓢泼大雨果然倾盆而下,那些未加固的巢穴纷纷坍塌,而华胥部落的居所却安然无恙。

自此,八卦成了人族的生存宝典,连邻近的熊罴部落都派使者送来上好的兽皮,恳请学习卦象之法。人族繁衍渐多,近亲通婚的弊端愈发明显。

伏羲在山林中观察到,鸟兽多是异群交配,后代才更健壮,而部落里近亲结合的夫妻,生下的孩子常有眼盲、足跛之症。

他召集各部落首领,在议事的土台上宣布:“从今往后,同姓不婚,异姓为媒,以俪皮为聘。”

他指着台下一对青年男女解释:“鹿皮为天,羊皮为地,男子献皮,是敬天地,是敬女方父母养育之恩。”

说着,他亲自将一张鞣制得柔软的鹿皮递给男子,看着他郑重地交到女方父亲手中。

这个制度推行的第一年,人族新生儿的残疾率便下降了七成,各部落间的联盟也因通婚变得更加紧密,连狩猎时的配合都默契了许多。

他教民结绳记事时,先用红绳记喜事,黑绳记丧事,再用绳结的大小表示事情的轻重——大结代表部落迁徙,小结代表孩童降生。

某个冬日的夜晚,他坐在篝火旁,用陶土捏出十三根长短不一的竹管,吹奏时竟发出悦耳的声音。

这便是最初的瑟,乐声响起时,哭闹的婴儿会安静入睡,争吵的族人会停下争执。

他还带着巫祝走遍山川,将哪些植物的根茎能充饥、哪些草药能止血、哪些野兽昼伏夜出,都一一画在兽皮卷上,这些图谱后来成了人族的“生存圣经”。

当伏羲在黄河边的洛水之畔画下最后一笔八卦图时,整个洪荒突然霞光万道。

东方的启明星骤然明亮,西方的长庚星化作一道金光坠入他脚下的土地。天道之眼在九天之上缓缓睁开,瞳孔中映出伏羲为人族所做的种种功绩——渔网、八卦、嫁娶之礼、结绳记事……无数金色的光点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在他头顶凝成一道华盖。

“伏羲氏,定人伦,启民智,功绩昭然,册封为人族天皇,世居火云洞,受万代香火供奉。”

天道的声音如同洪钟大吕,响彻云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