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天皇,地皇(第3页)
金光中,伏羲的身躯渐渐变得神圣,额间的八卦纹路化作实体,悬浮在头顶旋转,散发出柔和的光晕。
他脚下的土地开始隆起,山石自动堆砌成洞门,洞顶的钟乳石滴下的水珠落地成泉,泉水中竟开出了四季不谢的奇花。
洞门上方,三个苍劲的大字“火云洞”凭空浮现,每一笔都似由火焰凝成,周围的山川灵气如潮水般涌来,在洞府周围形成一道肉眼可见的光幕,光幕上流转着人族劳作、繁衍的虚影。
女娲踏着七彩祥云而来,衣裙上的凤凰图案在霞光中栩栩如生。
她看着伏羲周身的金光,眼中满是欣慰,袖中飞出七色彩带,环绕着火云洞飞舞一周,彩带过处,洞前的空地上长出一片桃林,桃花灼灼,象征着人族的繁荣。
老子骑着青牛,捋着胡须笑道:“八卦定乾坤,此乃人族之幸,亦是洪荒之幸。”
元始天尊的盘古幡在手中轻轻晃动,洒下万道金光,为火云洞加持防御;通天教主则取出一面刻满符文的令牌,递给伏羲:“此乃截教‘护民令’,持此令可调动方圆千里的草木精怪,护佑人族周全。”
西方二圣立于九品莲台上,接引道:“吾赠‘静心莲’一朵,护天皇心神不被外邪侵扰。”
准提则送上一本用贝叶制成的经书:“此书记载西方医术,或可助人族抵御疾病。”
紫微挥手招来一颗星辰碎片,嵌入火云洞的石壁:“此星辰石可显人族气运,若遇大难,石上星光便会闪烁示警。”
伏羲身着天道赐下的龙纹玄衣,站在火云洞前,对着洪荒大地深深一拜。
他头顶的八卦华盖缓缓沉入洞内,化作一块巨大的玉盘,盘中的卦象随着人族的动向实时变化。他知道,天皇之位不是终点,而是人族崛起的起点。
百年光阴弹指而过,伏羲已是须发皆白的老者,虽神力依旧,却深知人族需要新的引领者。
此时,一个名叫神农的青年早已在部落中崭露头角——他背着药篓走遍千山万水,亲尝百草为族人疗疾,曾一日中毒七十次,却凭毅力嚼食解毒草挺了过来;他教人们用耒耜耕种,让土地长出饱满的谷穗,使人族从狩猎采集走向定居农耕。
伏羲决定考察这位青年。他化作寻常老者,混入神农的部落。
见神农在田间教农人辨识五谷,指尖划过的禾苗竟瞬间灌浆;见他在月光下熬制汤药,药香飘出三里地,连昏迷的病人都能睁开眼;见他调解部落纷争时,不用威势只用道理,让争执双方心服口服。
最让伏羲动容的是,某个寒冬,神农将自己的兽皮袄送给了冻僵的孤儿,自己裹着茅草睡在屋檐下,却在梦中还念叨着未播完的种子。
考察三年后的春分日,伏羲在火云洞召集各族首领。他端坐于八卦玉盘前,指着洞外跪拜的神农道:“此子心怀苍生,功绩远超于我,当为人族地皇。”
说罢,他摘下头顶的八卦冠冕,亲手戴在神农头上。刹那间,火云洞的光幕暴涨,一道地黄色的功德金光从地心升起,融入神农体内。
神农含泪叩首:“必不负天皇所托,不负人族!”伏羲笑了,周身化作点点金光,融入火云洞的石壁。
从此,火云洞中有了两尊神像,天皇伏羲持八卦,地皇神农握稻穗,共同守护着人族的繁衍生息。
此后万载,每逢春耕、秋收、冬至,人族都会带着最丰厚的祭品来到火云洞祭拜。洞口的桃林始终繁茂,泉眼从未干涸,那道灵气光幕更是成了人族心中的定心丸。
而伏羲的智慧,早已融入人族的血脉——孩子们学的第一套知识是八卦,青年们谈婚论嫁要遵循嫁娶之礼,猎手们出猎前会用简易的卦象占卜吉凶……这永不熄灭的智慧之火,照亮了人族在洪荒中前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