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封神(第3页)
帝辛却指着殿外练兵场的方向,那里已有禁军在演练新创的阵法:“比干大人,你看那些士兵,若不是常年操练,怎能抵御北狄的侵扰?人族要想不被妖族、仙门轻视,唯有强身健体,人人能战。”
他亲自带着工匠改良兵器,将大禹治水时留下的青铜矿脉重新开采,铸造出更轻便的戈矛。
他翻阅三皇五帝时期的兵书,结合紫微记忆中的星斗阵法,创出“九阵图”,让士兵能根据战场形势变幻队形。
他甚至在朝歌城外开辟出万亩校场,每日清晨亲自下场,与士兵一同演练骑射。
三个月后,朝歌城的街巷里再也看不到游手好闲之徒。
壮年男子扛着农具下地时,腰间必挂着一把青铜短剑;孩童在私塾读书之余,会用木棍练习刺杀;连妇人纺织时,都会将麻线缠成弓弦的形状,口中哼着新编的军歌。
有诸侯偷偷禀报,说西岐的姬昌在暗中招贤纳士,恐有不臣之心。
帝辛闻言,不仅没有动怒,反而下令开放边境贸易,让商朝的铁器、粮食与西岐的马匹、丝绸自由交换。
“若他真心为百姓,便是好事;若他有异心。”
帝辛抚摸着腰间的佩剑,眼中闪过一丝锐利,“我商朝的百万锐士,正好试试新练的阵法。”
这年秋收后,北狄再次南下侵扰,却被边境的民兵打得大败而逃。
那些平日里扛锄头的农夫,拿起兵器时竟如久经沙场的老兵,阵列整齐,箭无虚发。
捷报传回朝歌时,帝辛正在校场观看女子射箭比赛,见报微微一笑,将腰间的玉珏赏给了射中靶心的农家女:“这便是人人皆兵的好处。”
紫微在星宫看着水镜中的景象,嘴角露出欣慰的笑容。
他能感觉到,随着人族尚武之风兴起,人间的气运正变得愈发厚重,而自己与未来身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
“再进一步,”他望着朝歌城的方向,“便能触摸到那层瓶颈了。”
此时的帝辛,正站在太庙的大禹神像前,手中握着新铸的“镇商剑”。剑身上刻着人族劳作、练兵的图案,隐隐有龙气盘旋。
“先祖,”他轻声道。
“您没做到的,我会做到;紫微大帝未成的道,我会继承。”
太庙外的风卷起旌旗,发出猎猎声响,仿佛在回应这位年轻帝王的誓言。
谁也没有想到,这场由帝辛推动的全民习武,不仅让商朝国力大增,更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洪荒的气运格局——当封神大劫的阴云渐渐逼近时,人族手中的兵器,将成为影响战局的关键力量。
紫霄宫那次议事之后,六圣回到各自道场,本以为能按照封神榜的规划,一步步推动商朝覆灭,让自家弟子顺利上榜封神。
可没曾想,帝辛继位后的一系列举措,却让他们精心布下的棋局彻底乱了套。
元始天尊坐在玉虚宫的云床上,看着手中的封神榜,眉头紧锁。
榜上那些本该因商朝暴政而应运而生的“应劫者”,如今一个个在帝辛的治理下安居乐业,根本没有反叛的迹象。
他派去朝歌暗中观察的弟子回来禀报,说帝辛不仅勤政爱民,还亲自带领百姓兴修水利、开垦荒地,商朝的国力蒸蒸日上,民心所向,根本找不到任何可以利用的破绽。
“这帝辛,怎地如此英明?”元始天尊喃喃自语,语气中带着一丝不解和恼怒。
通天教主在碧游宫也是愁眉不展。
他本想借着商朝的混乱,让截教弟子在封神大战中崭露头角,扩大截教的影响力。
可帝辛推行的全民习武政策,让商朝的军队战斗力大增,那些原本可以被截教弟子利用的“妖邪作乱”,如今在商朝的锐士面前不堪一击。
截教的弟子们一个个摩拳擦掌,却找不到合适的时机出手,只能在碧游宫中等候消息,急得团团转。
西方二圣在极乐净土更是坐不住了。他们本想借着封神大战,将西方教的教义传入东土,吸纳更多的信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