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叶闲客 作品

破碎的镜像(五)(22)(第2页)

林夏点点头,走向熟悉的咨询室。门虚掩着,她轻轻敲了敲。

"请进。"周明的声音从里面传来。

推开门,周明正站在窗边调整那幅新完成的水墨画的位置。今天他穿着深蓝色毛衣,显得肩膀格外宽阔。阳光透过梧桐树叶在他身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有那么一瞬间,林夏恍惚觉得他也成了画中的一部分。

"您来得正好。"周明转过身,"帮我看看这幅画挂正了吗?"

林夏走近几步,这才看清画的内容——依然是那棵梧桐树,但角度变成了从咨询室内向外看的视角,窗框成为自然的画框,树叶间隐约可见一角天空。

"这是...咨询室的窗户?"林夏惊讶地问。

周明点点头:"尝试从内向外看的视角。有时候改变观察角度,熟悉的景物会呈现全新意义。"

林夏注视着画作,突然发现右下角有一个极小的细节——窗台上放着一杯茶,热气袅袅上升,形成几乎透明的曲线。这个微小的人文元素让整幅风景画突然有了温度和故事感。

"我喜欢这个茶杯的细节。"她不由自主地说,"让画面活了起来。"

周明的目光在她脸上停留了一秒,嘴角微微上扬:"谢谢。那是我最喜欢的一个部分。"

咨询开始时,林夏讲述了这两周的变化——与程远的会面带给她的释然,工作上的新机遇,以及她开始尝试的一些小改变:为自己买花,探索新餐厅,甚至报名了周末的绘画班。

"听起来您正在积极重建生活。"周明在笔记本上记录着,"这些改变带给您什么感受?"

"一开始有点刻意,像在扮演一个'已经好了'的角色。"林夏诚实地说,"但慢慢发现,行为真的能影响心态。即使心情不好,插一束花在桌上,至少那个瞬间是愉悦的。"

周明赞许地点头:"这正是认知行为疗法的核心理念之一。有时候我们需要先'假装'健康,直到真正健康。"

"说到假装..."林夏犹豫了一下,"我有个问题一直想请教。程远说他那些甜言蜜语和关心举动都是真心的,只是迫于家庭压力才去相亲。您觉得人真的可以同时真心爱一个人,又系统性地欺骗对方吗?"

周明放下笔,思考了片刻:"人类情感非常复杂。理论上,一个人可能同时怀有真挚感情和自私算计,就像光谱的两端可以共存。但关键在于选择——程远选择了欺骗而非坦诚,这种选择本身已经定义了他对这段关系的真实态度。"

"所以行动比言语更有说服力。"林夏轻声总结。

"正是如此。"周明的目光温和而坚定,"这也是为什么我鼓励您关注自己的行为改变——它们正在重塑您的自我认知,比任何自我说服都有效。"

咨询进行到后半段,林夏谈到了即将负责的跨国项目,以及她对此既兴奋又忐忑的心情。

"我担心自己还不够格,"她承认道,"毕竟两个月前我连基础报告都出错。"

周明微微前倾身体:"您认为是什么让您从那个状态中走出来的?"

林夏思考了一会儿:"可能是...终于把注意力放回自己身上了。以前我总是担心程远怎么想,他母亲怎么看我,我们的未来会怎样...现在只关注当下我能做好的事,反而简单了。"

"这是一个非常宝贵的领悟。"周明的语气中带着罕见的热情,"我们常常把太多精力耗费在猜测和控制他人的看法上,而忽略了唯一真正可控的——自己的选择和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