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叶闲客 作品

回家(六)(176)(第3页)

喜宴的喧嚣渐渐散去,留下满院的暖意和淡淡的酒菜余香。收拾完杯盘狼藉,送走最后一批客人,已是星斗满天。李家堂屋里,炉火烧得正旺,映着一家四口围坐的身影——如今是真正的一家人了。

李建国拿出一个磨得光滑的旧木匣子,郑重地放在桌上打开。里面不是金银,而是厚厚一沓合同和规划草图。

“小杰,喜兰,”李建国声音沉稳有力,带着一家之主的决断,“趁着这喜气,咱家这‘归田蜜语’的路子,该往宽里走了!”

他抽出一份合同:“我跟村东头朱大爷、后山老刘头几家都谈妥了。他们家的坡地,按咱的要求,统一种油菜!种子、技术咱提供,收购价比市场高一成!咱负责榨油、包装、销售!” 他又指向规划图,“咱家那八十亩地,轮作!明年开春,一半接着种油菜,另一半,种上紫云英!那可是顶好的蜜源,蜜质好,还能肥地!”

李文杰和杨喜兰凑近去看,图上清晰地标注着种植区域和轮作计划。

“爸,您这……”李文杰又惊又喜。

“光靠咱一家,能榨多少油?能摇多少蜜?”李建国眼中闪烁着久违的精明和雄心,“得把乡亲们拉进来!咱这‘归田蜜语’的牌子,不能只挂咱一家门头!得变成咱村,咱这片水土的金字招牌!” 他看向杨喜兰,“喜兰,你那手机拍得好,说得好!往后,咱这合作社的油菜花海、紫云英花田、统一管理的蜂场、还有咱这生态链(他特意学着儿子说的新词)——塘泥肥田,菜饼喂鸭喂鱼,都得好好拍给外面人看!让城里人知道,咱这山沟沟里,出的都是扎扎实实的好东西!”

杨喜兰用力点头,镜片后的眼睛亮晶晶的:“爸,您放心!咱们的品牌故事和生态理念,正是最有吸引力的地方!”

“还有!”杨素芬笑着插话,拿出一个小本子,“塘里的鱼,鸭鹅,蛋,往后也不能只靠大集和零散订单了。喜兰啊,你琢磨琢磨,看能不能在网店里也开个‘农家鲜’的小栏目?把咱的规矩定好,提前预订,定时限量发货,保证新鲜!”

“妈这主意好!”李文杰兴奋地一拍大腿,“咱们还可以开发点深加工!比如用咱的蜂蜜腌渍点鸭蛋,做点蜂蜜鸭肉干,都是特色!”

炉火噼啪作响,映照着四张充满希望的脸庞。窗外,冬夜寂静,星子格外明亮。小院里,蜂箱在暖棚里安静地越冬,池塘水面结了更厚的冰,底下鱼儿在安眠。坡地上,新播的油菜籽在冻土下沉睡,积蓄着力量,等待破土而出,再次染就那铺天盖地的金黄。

李建国拿起搪瓷缸,里面是温热的蜂蜜水:“来,咱一家人,以蜜代酒!敬这好日子,敬咱这‘归田蜜语’的新章程!” 四只杯子轻轻碰在一起,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

蜂蜜水的清甜润入喉咙,暖意直达心底。李文杰看着身边的妻子,看着精神焕发的父母,看着桌上那份承载着更大梦想的规划图。他知道,回家的路,从未如此清晰;扎根于这片土地的创业之路,也从未如此宽广。冬去春来,这片土地上的故事,他们的故事,伴随着油菜花的芬芳和蜂蜜的甘甜,才刚刚翻开更加丰饶璀璨的一页。小院的灯光温暖而坚定,穿透冬夜的寒凉,仿佛预示着来年那必将更加盛大、更加甜蜜的丰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