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叶闲客 作品

五分钟后(二)(300)

五分钟后(二)

“关于优化项目流程与时间管理的内部建议(草拟)”。

陈默盯着屏幕上小张发来的邮件标题,光标在附件链接上悬停了几秒,最终点了下去。文档内容很详实,条理清晰:建议设立项目启动预审会明确核心目标和边界;推行阶段性目标拆解代替最终deadline一步压死;要求任何非工作时间任务提交必须经由部门主管和企业微信双通道确认,并清晰标注紧急程度和期望反馈时间……每一条,都精准地戳中了过去那些混乱、无序、靠透支个人时间填补流程漏洞的痛点。文档末尾,小张甚至附上了几个同类公司相对规范的项目管理流程截图作为参考。

陈默轻轻呼出一口气,胸腔里淤积的浊气似乎被这封邮件驱散了一丝。他回复:“思路很清晰,建议很实在。我们找机会碰一下细节。” 他特意用了“我们”。

这封邮件,连同陈默几天前那场石破天惊的爆发,像两颗投入深潭的石子,在公司这潭看似平静的水面下激起了持续的涟漪。表面上看,赵总兑现了他晨会上的承诺:公开场合,他不再主动提及加班,甚至会在下午六点后,用一种略显生硬的语调提醒大家“早点回去休息”。项目排期表上,那些原本被压缩得令人窒息的节点,似乎也悄悄拉长了一两天。

然而,真正的改变远非如此简单,甚至带着一种微妙的诡异。

对陈默的态度,同事们呈现出一种心照不宣的分化。小张自然是最坚定的“盟友”,邮件之后,他会在茶水间和陈默低声讨论某个流程细节,眼神里是心领神会的专注。几个平时同样被加班折磨得够呛的老员工,碰面时会对陈默投来更真诚的微笑,甚至半开玩笑地说一句:“陈哥,硬气!” 但也有一部分人,眼神变得复杂而疏离。午餐时,陈默端着餐盘靠近,原本热烈的闲聊会瞬间降温,话题生硬地转向了天气或无关紧要的八卦。一种无形的隔膜悄然升起。陈默能清晰地感觉到,在某些人眼中,他不再只是一个“老实干活”的同事,而成了一个“不稳定因素”,一个可能打破现有(尽管并不公平)秩序的危险分子。他们害怕被连累,害怕成为下一个被“针对”的对象,也或许,仅仅是害怕改变本身。

赵总的变化则更为耐人寻味。他不再当众斥责陈默,甚至迎面碰上,也会微微颔首。但陈默能感觉到,那目光深处,审视的意味更浓了。那是一种带着评估、警惕,甚至一丝不易察觉的冷意。赵总仿佛在重新掂量这个曾经沉默的“工具人”的分量和潜在的威胁性。他不再直接向陈默压任务,反而显得格外“关照”,将一些边缘性的、繁琐却不出成果的文档整理、数据核对工作“优先”安排给他,美其名曰“让经验丰富的陈默把把关”。

真正的考验,来得比预想的更快,也更尖锐。

周五下午,临近下班,市场部突然传来噩耗:为下周一高层战略会准备的核心演示方案,在最后内部评审时被大老板全盘否定了!方向性错误,推倒重来!整个市场部瞬间炸锅,兵荒马乱。赵总被紧急叫去开会,回来时脸色铁青。他大步流星走到开放办公区中央,目光如雷达般扫过每一个下属疲惫的脸。

“情况大家都知道了!火烧眉毛!”赵总的声音带着一种刻意压抑的焦躁,“周一一早,东西必须放在老板桌上!市场部那边人手已经全扑上去了,但核心逻辑框架需要我们有经验的人立刻顶上支援!时间,”他重重强调,“只有这个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