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钟后(二)(300)(第2页)
空气瞬间凝固。所有人都低下头,恨不得把自己缩进显示器后面。周末?这意味着至少一天一夜的连续鏖战,甚至可能两天都搭进去。疲惫的身体和紧绷的神经都在无声地抗拒。
赵总的目光在几个资深员工脸上逡巡,最后,精准地落在了陈默身上。那眼神里没有了惯常的压迫感,反而带着一种奇异的、混合着试探和某种刻意的“器重”。
“陈默,”赵总的语气甚至称得上“温和”,“你是我们部门逻辑梳理能力最强的,经验也最丰富。这个关键时候,非你莫属了。我知道你最近辛苦,但这次,整个团队,不,整个公司的压力都在这里了!大局为重!” 他刻意强调了“大局为重”四个字,目光却锐利地锁住陈默,仿佛在等待一场预演好的戏码——是再次爆发?还是屈服?
所有的目光,无论是同情、担忧、还是幸灾乐祸,都聚焦在陈默身上。小张在斜对面,眉头紧锁,眼神里充满了焦虑。
陈默没有立刻回答。他感到胃部熟悉的隐隐抽痛,那是长期饮食不规律和高压留下的印记。他抬起头,迎向赵总的目光,脸上没有任何激烈的表情,平静得像一潭深水。
“赵总,”陈默的声音不高,但异常清晰,穿透了办公室的沉寂,“方案的核心框架逻辑,我大概需要三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来理解、梳理并找出关键问题点。市场部那边现在最需要的是明确方向,而不是立刻投入无头苍蝇式的细节修改。”
赵总愣了一下,显然没料到陈默会是这个反应,既没有拒绝,也没有立刻应承,而是直接切入了技术层面。
陈默没等他反应,继续平稳地说:“现在是下午四点十分。我需要市场部原始方案、老板的否定意见(越详细越好)、以及所有相关背景资料,立刻共享给我。同时,我需要市场部负责这个方案的产品经理或核心策划,从此刻起,全程和我对接,确保信息同步无误。”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周围噤若寒蝉的同事,最后回到赵总脸上:“我会在今天晚上九点前,拿出一个初步的逻辑框架修正方向和核心要点清单。如果方向得到确认,后续的细节填充和制作,需要市场部主力投入,我可以提供关键节点审核支持,但无法全程包办。这需要赵总您协调好两边资源。”
陈默的话条理分明,像一份清晰的工作计划书。他没有说“不加班”,而是直接界定了加班的“边界”:聚焦核心问题,限定时间产出,明确责任分工。他用专业能力筑起了一道壁垒,将那种“无差别压榨”的可能性挡在了外面。
赵总脸上的肌肉抽动了一下。陈默的平静和专业,像一记无形的软钉子,把他那番“大局为重”的煽动和试探无声地化解了,甚至反过来将了他一军——资源协调的责任,清晰无误地抛了回来。他张了张嘴,想说什么,最终只挤出一句:“好…好!资料马上给你!市场部那边,我让他们负责人直接对接你!” 语气里带着一丝被反制的狼狈和不得不接受的妥协。
整个办公区落针可闻。那是一种被震撼后的沉默。陈默没有歇斯底里,没有悲情控诉,他只是用冷静到近乎冷酷的专业,在看似不可能的情况下,为自己、也为潜在的后续协作,划下了一道清晰而坚固的界限。
陈默立刻投入工作。他戴上耳机,隔绝了外界所有纷扰的视线和低语。键盘敲击声沉稳而密集。市场部对接的产品经理是个年轻小伙,抱着笔记本坐在陈默旁边,一开始还有些忐忑和抵触,但随着陈默精准地指出原始方案的逻辑断裂点,条分缕析地重构核心论证链条,小伙的眼神从疑惑变成了惊讶,最后化为了信服和专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