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钟后(二)(300)(第3页)
晚上八点五十分,一份简洁却直指要害的框架修正方案和一页纸的核心要点清单,准时发到了项目对接群,并抄送了赵总和市场部总监。方案清晰地指出了原方案的致命缺陷,提出了三条可行的修正路径,并标明了每条路径的优势、风险以及所需的核心支撑数据。
群里沉默了几分钟。市场部总监率先回复:“收到!思路非常清晰!感谢陈默!我们立刻按方向A推进!” 后面跟着几个市场部同事如释重负的“收到”和“大拇指”表情。
赵总没有在群里发言。
陈默关掉电脑,揉了揉发涩的眼睛。办公室里只剩下寥寥几人,小张还在。他走过来,没说话,只是拿起陈默桌上那个空了的胃药小盒子,晃了晃,然后拿起自己的杯子,走向茶水间。片刻后,他回来,把一杯温度刚好的温水轻轻放在陈默手边。杯子里,飘着几颗饱满的枸杞。
“谢了。”陈默端起水杯,温热的触感透过杯壁传来。
“硬。”小张只说了一个字,嘴角微微上扬,眼神里是纯粹的佩服。
接下来的周一,高层战略会顺利进行。新方案获得了认可。陈默的名字在后续的内部邮件中被市场部总监特别提及感谢。这次,赵总没有在晨会上公开表扬陈默,仿佛这件事从未发生过。
几天后,一封来自人事部的邮件安静地躺在了陈默的收件箱里。主题是:“关于任命陈默担任跨部门重点项目协调人的通知”。邮件措辞官方而谨慎,强调是基于“其出色的逻辑梳理能力、风险把控意识及跨部门沟通潜力”。职责是协调资源、把控关键节点,对项目整体进度和质量负责,直接向分管副总汇报。邮件末尾,附带着一份显着上调的、与新增责任相匹配的薪酬附件。
没有庆贺,没有仪式。只有一封冰冷的、带着交易意味的邮件。陈默盯着屏幕,嘴角扯出一个极淡的、说不出是嘲讽还是疲惫的弧度。这像是一份“赎买”,用更大的责任和稍多的金钱,将他更深地嵌入这个系统,同时,也试图将那次“五分钟后”爆发的破坏性力量,转化为可以被体制消化的“价值”。
电梯平稳下行,轻微的失重感传来。轿厢内壁光洁如镜,映出陈默的身影。依旧是那身普通的衬衫,眉宇间刻着挥之不去的倦意,但镜中的眼神,却不再像过去那样只有一片被压榨殆尽的麻木。那里多了一些东西——一种淬炼过的清醒,一种洞悉游戏规则后的冷冽。他知道,所谓的“优化”和“任命”,不过是风暴过后短暂的喘息地,是权力面对无法压制的反抗时,权衡利弊后抛出的新绳索。脚下的路,依然布满需要精确丈量的边界,和无声的角力。
他微微调整了一下站姿,肩背下意识地挺直了些。电梯门上方跳动的红色数字,一格一格,沉静地指向他必须返回的、喧闹的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