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巡视新郑州(第3页)
“还有这林子里的野鸡、兔子啥的,也打了些,能开开荤腥。就是打猎的家伙什不太够,弓箭也缺。”
杨定山顿了顿,脸上露出一丝难色:“最大的难处,还是缺盐。”
“没盐,人干活没力气,嘴里也淡出个鸟来。现在实在没法子,有时只能弄点海水,澄一澄,煮一煮,对付着用。”
朱高煦闻言,眉头微不可查地皱了一下。
靠海水对付,终究不是长久之计,里面的杂质多,味道也不对。
他沉吟片刻:“这样,你们先统计一下定居点大概需要多少盐。”
“回头本王派船定期给你们送一批过来,按市价结算,可以用你们富余的渔获、皮毛或者将来收获的粮食来抵。”
杨定山闻言大喜,黝黑的脸上顿时放光:“哎呀!那可太好了!殿下真是雪中送炭!俺代大伙儿谢谢殿下!”
这缺盐的滋味,真是谁缺谁知道。
朱高煦嗯了一声,算是知道了情况,也解决了眼下一个不大不小的难题。
他又问:“虽然现在还是夏天但是也要准备过冬物资了,这边的冬天极冷,取暖的木柴可曾备足?”
“房子呢?总不能一直住这种四面漏风的木楞子房吧?”
杨定山连忙回道:“木柴一直在砍伐囤积,不敢怠慢。房子……暂时只能先这样,等秋收后,再慢慢想法子加固。”
朱高煦停下脚步,看着那些简陋的原木屋舍。
“用泥土夯墙,或是烧制些土砖也好,比这木头强得多。”
“还有床铺,用泥坯或砖石垒个火炕,底下留空烧柴,人睡在上面,能抵御严寒,这是北方常用的法子,省柴又暖和。”
杨定山听得眼睛一亮,连连点头:“殿下说的是!俺咋就没想到!回头就组织人手试试!”
旁边的朱瞻壑也听得仔细,默默记在心里。
一行人走到定居点中心一片相对空旷的场地上,朱高煦示意随从拿出文书。
他清了清嗓子,对着聚拢过来的定居者们扬了扬手中的抄本。
“今日召集大家来,有两件要事宣布。”
“第一,新京那边已经成立了地方议事会,由各行各业推选出的代表共议地方事务。”
“本王带来了《地方议事会临时章程及选举法》,咱们新郑州,也要照此办理。”
底下的人群一阵骚动,许多人面面相觑,显然没太明白这“议事会”和“选举”是啥意思。
“啥玩意儿?选人干啥?”有人忍不住低声问旁边的同伴。
“就是说,以后咱们这地界的事,不光杨千户说了算,还得选几个人出来一起商量?”
杨定山也是一愣,随即肃立听着。
朱高煦继续说道:“议事会负责商议本地的规章、工程等事务,有监督地方官员施政之权,地方官员需每年向议事会汇报工作。”
“第二,为免地方官权责过重,滋生弊端,决定设立地方法院,专司审判。”
“以后邻里纠纷、偷盗伤人这类案子,不再由地方主官说了算,得由法院依照律法来判。”
这话引起的震动更大。
“官老爷不管断案了?”
“那谁说了算?”
“法院?听着像大明朝的衙门,又不太一样……”
朱高煦目光扫过众人:“法院的法官,初步由本王从有功名或通晓文墨之人中任命,保证审案公允。”
“至于你们地方的主官,也就是府尹,人选由新京提名,再由你们选出的议事会推举决定,不是一人独断。”
他看着杨定山:“杨千户,你暂代此地行政事务,做得不错。但以后,行政、司法、议事要分开。”
“具体的选举如何进行,章程上写得清楚,稍后会张贴公布,由识字的人念给大家听。”
“有一条须得记住,所有候选人的名单,需先报送新京审核备案。”
“议事会通过的新地方法规,也要送新京备份。”
“所有重要议事,必须有详细记录,上报新京朝廷。”
他顿了顿,加重语气:“规矩要立,但根子,在新京,在朝廷,明白吗?”
杨定山抱拳,大声道:“草民明白!一切听从殿下号令!”
周围的移民们虽然还有些懵懂,但也跟着齐声应和。
新郑州的选举也进入了正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