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宗教法(第2页)

草案初稿拟定,朱高煦并未敝帚自珍,而是第一时间召集了内阁核心成员,进行内部吹风与讨论。

内阁首辅林永康拿着的草案,逐字逐句研读。

“殿下,”林永康放下草案,组织了一下语言,“此法……构思之精巧,用心之深远,臣前所未见。尤其是宗教财产纳税两条,可谓直指历代王朝之积弊。”

兵部尚书瓮声瓮气地开口:“这宗教也得交税!很好!以前那帮和尚道士,哪个不是富得流油,田产遍地,还不用出粮纳税,凭什么!”显然,他对宗教特权早有不满。

户部尚书,也就是如今的财政部尚书,更是两眼放光:“若此法能成,帝国财政必能充裕!那些藏在寺庙道观里的隐户、匿产,都将无所遁形!”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如此乐观。

一名出身前明,深受儒家传统熏陶的老臣,面带忧色地站了出来:“殿下,自古以来,佛道二教,虽非儒家正统,却也劝人向善,于教化亦有补益。朝廷对其多有优容,免其赋税,以示尊崇。如今骤然令其纳税,恐……恐会引起教内反弹,说我大秦刻薄寡恩,失了体面。”

另一位主管礼仪的官员也附和:“是啊,殿下。宗教之事,向来敏感。所谓‘治国之道,先教化而后刑罚’。若因税赋之事,使得僧道离心,于民心安定不利。”

朱高煦静静听着,待他们说完,才缓缓开口,声音不大,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诸位所虑,孤亦知晓。然则,前朝旧事,诸位难道都忘了吗?”

他语气一沉:“历朝历代,多少佛寺道观,以‘化外之地’自居,兼并土地,隐匿人口,逃避赋役,富可敌国!多少所谓‘高僧’,名为清修,实则脑满肠肥,甚至暗中勾结地方豪强,欺压良善!更有甚者,如那白莲教一般,借宗教之名,行不轨之事!”

“孤要的,是遵纪守法、劝人向善、真正服务于帝国和民众的宗教!而不是一个个藏污纳纳垢、侵蚀国本的特权集团!”

“至于体面?”朱高煦冷笑一声,“让宗教也为帝国尽公民之义务,依法纳税,这才是最大的体面!是让他们堂堂正正立足于阳光之下的体面!若有谁因此心生不满,那只能说明,他们想要的,并非清净修行,而是昔日的特权与腐败!”

一番话,掷地有声,让那些心存疑虑的官员哑口无言。朱高煦目光扫过众人:“《大秦宗教事务管理法》草案,着内阁法吏协助林首辅,进一步细化条款,务必周全。”

朱高煦的强硬态度,让内阁中的反对声音渐渐平息。最终,内阁根据朱高煦的思路完善了草案,决定将其提交帝国议事会进行最终表决。

最高议事会,将对这部关乎帝国未来的大法进行最后的审视。

消息传出,整个新京乃至周边的殖民地都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议事会内,更是暗流涌动。

儒生出身的议员们,对“宗教财产纳税”一条普遍持保留态度。他们虽然不像内阁老臣那般激烈反对,但也认为此举“于礼不合”,“有伤风化”,担心过度压制宗教,会导致“民无所信”。

“自古圣贤皆重教化,佛道虽异于吾儒,亦有其劝善之功。朝廷宜多加引导,而非仅以税法绳之。”一位颇有声望的儒生议员在议事厅内慷慨陈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