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科举改制(第3页)

不少人的策论,依旧是空话套话连篇,引经据典,看似洋洋洒洒,实则言之无物。算术题由于这是新大陆第一次官员选拔考试,出的题目相对简单,因此基本都能答对,但是朱高煦主要看他们的解题过程,看看有没有需要的人才。

他要的是能解决问题的人,能用创造性思维的人。

内阁首辅林永康等人也是连连摇头,神色凝重。看来,这批的读书人,似乎监国太子不太满意。

就在朱高煦快要失去耐心之时,一份笔迹算不上隽秀,但字字清晰的策论答卷,引起了他的注意。

这份策论的开篇,便直指新大陆当前的核心矛盾:地广人稀,劳力不足,以及与原住民的复杂关系。其论述虽然略显青涩,但条理清晰,颇有见地。尤其是在论及如何对待原住民时,此人并未一味主张征伐或安抚,而是提出了一种颇具新意的思路。

“……新大陆土著,其性悍勇,然亦有恭顺者。若加以教化,授以文字,使其通晓大秦律法,熟悉我华夏耕作技艺,未尝不可择其贤能者,充任乡里保甲之长,或为屯田、工坊之佐贰。如此,既能安抚土著之心,使其渐慕华风,亦可补官吏之不足,缓解劳力之短缺,实乃一举两得之策……”

“以归化土著充任底层吏员?”朱高煦的指尖在“归化土著”四个字上轻轻敲击,眼中闪过一道精光。

这个想法,可谓大胆,却也并非全无道理。新大陆的原住民部落众多,关系错综复杂。若能将其中一部分亲善大秦、愿意接受华夏文化的部落,通过教育和利益捆绑,逐步纳入帝国的统治体系,让他们的人参与到基层的管理之中,或许真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这不仅能大大缓解官员不足的压力,更能有效地分化瓦解那些敌对的原住民势力,加快帝国对内陆地区的渗透与控制。

朱高煦再看此人的算术题,三道题目虽然不算完美,但也基本答对,显见其具备一定的实际运算能力,与一定的思考能力。

“此人叫什么名字?”朱高煦将这份卷子递给一旁的内阁首辅。

林永康接过卷子,看向卷首弥封处,念出:“考生,史儋。”

“史儋”朱高煦,这个名字有意思。

他沉声道:“将此人策论中关于任用归化土著的条陈,单独誊录出来,明日内阁再议。至于此人,待所有试卷批阅完毕,若其总分尚可,便将其列入拟录取名单的前列。”

林永康躬身应下,心中却也暗自思忖,这位史儋的策论,确实有其独到之处,殿下似乎对此颇为看重。

夜深了,书房内的灯火依旧明亮。朱高煦放下朱笔,揉了揉有些酸胀的太阳穴。第一次官员选拔,虽然暴露了不少问题,但也并非全无亮点。那个史儋的出现,便是一个意外之喜。

他起身走到窗边,望着沉沉夜色笼罩下的新京城。这座年轻的都城,就像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需要无数有识之士、实干之才来精心哺育,方能茁壮成长。

而他,大秦帝国的监国太子,便是这一切的掌舵人。前路漫漫,挑战重重,但他有信心,也有决心,将这片新大陆,打造成一个前所未有的强大帝国。

“归化土著为吏……”朱高煦低声自语,嘴角勾起一抹莫测的弧度。这个想法,像一颗石子投入湖心,激起了层层涟漪。或许,这便是解决眼下诸多困境的一条新路。

他转身回到案前,在那份誊录出来的条陈上,提笔写下几个字:“明日议此事,详述其利弊。”

新一轮的挑战与机遇,已然摆在了他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