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老学究 作品

第170章 宋使回京(第3页)

赵桓听得眼中放光,抚掌道:“妙!如此一来,软硬兼施,进退皆由我!段王若惜命顾国,就该乖乖回他的鄯阐府营盘里去!若真昏了头要舍国来朝……”

赵桓嘴角也勾起一抹玩味,“倒显得他怯懦失国格,让天下藩属看他大理笑话!陈卿速办!”

枢密院八百里加急金牌令箭再次划破中原腹地与西南边陲的漫长空间,于七月底送达叶榆驿馆。

当岳飞手持那份盖着枢密院朱红巨印、措辞严厉却暗藏解套之门的谕令,当着段和誉与高明量心腹的面,一字一句转达“鄯阐府张猛将军虎旅坐镇,坚如磐石,王驾归藩,万无一失!圣天子垂问:‘大理国主尚在,焉能轻弃社稷宗庙耶?’” 时,段和誉像是被抽干了最后一丝力气,瘫坐在锦墩上,面上血色尽褪。

他张了张嘴,那句“非走不可吗?”最终在岳飞那如寒铁般毫无通融余地的眼神中咽了回去。

而当岳飞再以极低却清晰无比的声音,转述了汴梁所开那扇“若执意觐见,须依朝礼……”的窄门后,段和誉眼中闪过一丝惊悸!

去汴梁做“佛系寓公”?受尽冷遇耻笑?

让高氏“名正言顺”彻底接手监国?

这岂不是授人以柄,自绝后路!

高明量派来的管家垂着头,嘴角悄然勾起一丝如释重负又带着鄙夷的冷笑。

最终,在无数高氏族人看似恭敬实则压抑着嘲讽的目光注视下,段和誉这位被汴梁符箓和宋营炮口硬推回位置的大理国主,带着无尽的疲惫与仅存的自尊,在王宫卫队(实则是高氏监军)的“护送”下,乘坐张猛派来、由精悍武卫军护持的专用车驾,浩浩荡荡地踏上了返回鄯阐府的官道。

那场面,不似国君巡幸,倒像是罪囚移监。车驾远去的烟尘里,赵明诚终于长舒一口气。

岳飞抬头望向北方渐次被酷暑笼罩的天空,低语道:“铜流归漕路,此乱……暂且初定!”

翌日,宋使团真正的启程仪仗列于叶榆城外。金瓜斧钺,旌旗猎猎。

赵明诚夫妇登车,李清照望着点苍山那消弥了兵戈戾气却依旧巍峨的身影,想起段誉枯槁背影,提笔在袖中素笺留下最后一句:

“点苍如戟镇烟云,金翅声微锁怨深。幸得铜龙归海去,几炉沸火煮乾坤?”

车轮辘辘,旌旗招展,迎着西南灼热的夏风,踏上了东归的漫漫长路。

身后那座被檀香、铜烟与权谋腌透了的大理城,在晴空烈日下蒸腾扭曲,渐次化为水墨画中的一抹青灰背景。

一段关于“平衡”与“铜脉”的传奇,就此翻页。至于这页纸下埋藏多少暗礁与戾气,便是下一炉铜水煮沸前亟待处置的炭薪了。

喜欢宋朝的脊梁请大家收藏:()宋朝的脊梁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