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桃人 作品

第272章 光影之间的纪念与心跳(第2页)

“@全体成员各位同学,高三(五)班毕业纪念册主题初步定为‘光影之间’,想通过影像记录我们三年生活的点滴瞬间与情感转变,侧重‘成长’和‘沉淀’。现在征集大家的精彩照片和生活感悟文字!具体要求稍后文件上传,请各位积极投稿!(宣传委员:许清瑶)”

“光影之间……”林雪萍停下笔,轻声念出这四个字。目光落在那束透过百叶窗缝隙、在桌面上投下晃动光斑的阳光上。很美的立意。高中三年,何尝不是一场在时光的明暗缝隙中穿行的旅程?懵懂的光,迷茫的影,奋斗的光,离别的影,最终交织成一段不可复制的青春光影。她脑中下意识地浮现出昨天江明华发给她的一张他工作室窗前的照片——黄昏时分,城市在巨大的玻璃幕墙外氤氲成一片暖金色的光影海洋。他是用光影塑造空间的建筑师,而许清瑶这群孩子,试图用光影凝固时间。

她想了想,在老师通知那一栏回复道:

“主题富有诗意且切合毕业生心境。各位同学要珍惜机会,用心记录和表达,这是送给自己最好的毕业礼物。”

回复完,她看到许清瑶私发了一条信息给她:

“林老师,您觉得这个主题怎么样?我想听听您的建议。”

林雪萍笑了笑,指尖飞快:

“非常好,有深度有温度。影像的力量在于它能瞬间唤醒记忆和情感。我有些期待看到你们的成果了。”

放下手机,她重新拿起笔,笔尖落在教案上,心绪却不自觉地飘远了些。想起了自己高三毕业时那本制作得颇为粗糙、如今却珍藏在书柜深处的纪念册。那时候的“光影”,大概就是几张模糊的合影和几句稚嫩的留言吧。现在的孩子们,起点就高了许多。青春的形式在变,但那纯粹的、对过往的不舍与对未来的期冀,却亘古不变。

许清瑶的信息很快又回过来:

“嗯!谢谢老师鼓励!我们班摄影担当是江韵华哦,这次重担就压他身上啦!”

末尾还附了一个俏皮的眨眼表情。林雪萍看到那个熟悉的名字,唇角的弧度不自觉地加深。光影之间?摄影担当?她完全能想象江韵华拿着他那些“长枪短炮”,或是随意抓拍的手机镜头下,会记录下怎样的瞬间。有些期待了。

同一时间,江明华位于城市一隅的“明筑”设计工作室里,却沉浸在一片专注的设计氛围中。大幅面的电脑屏幕上,社区图书馆扩建部分的3d模型正在旋转展示。阳光透过巨大的落地窗倾泻而入,照亮空气中漂浮的尘埃轨迹,也照亮江明华略显疲惫却异常专注的侧脸。他的工作台上,散落着各种涂画满分析线条和数据的图纸、城市旧地图复印件以及厚厚几本关于社区空间改造与社会学的书籍。指尖在数位板上快速移动、缩放、勾勒,时不时停下蹙眉思考,又或者快速在键盘上敲击出指令。

办公桌一角,放着两个并列的相框。一个里面是许多年前他和林雪萍高中毕业旅行时拍的一张老照片——照片有些泛黄,两人穿着款式简单的t恤和牛仔裤,并肩站在一个风景区的古旧石桥上,背景是葱茏的远山,笑容青涩却明亮无忧。另一个相框里,则是去年冬天林雪萍生日时,他抓拍的一张她的侧影——她站在飘雪的窗前,呵出的气息在冰冷的玻璃上凝成一片薄雾,侧颜安静柔和,眼神望着窗外不知名的远方,眉宇间有属于成熟教师的温婉与笃定。这两个时空、两种状态的她,定格在光影里,构成了他忙碌生活中一眼便能触及的安宁角落。

手机嗡嗡震动起来,显示的名字是“萍萍”。江明华从全神贯注的状态中抽离出来,迅速接起。

“喂?”

“还在忙图书馆的方案?”电话那头,林雪萍的声音带着工作后的微微沙哑,却像一股温泉水淌过心间。

“嗯,在推敲几个结构节点和内部流线优化方案。总觉得还可以更好一些。”江明华捏了捏眉心,视线落回屏幕上复杂的结构线。

“别太钻牛角尖。我相信你心中对那个空间已经形成了明确的概念和情感连接,现在需要的是适时抽离,让灵感沉淀一下。”她的声音温和却很有力量,“吃饭了吗?”

“呃……”江明华看了眼空空如也的桌面,有些心虚。

“猜你就没吃。半小时后下楼拿东西。”林雪萍的语气不容置疑,“我妈今天炖了汤,非让我带些给你。正好路过你工作室附近。”

“……好。”江明华心头温热,没有推辞,“那你开车慢点。”

半小时后,提着保温桶站在工作室楼下的林雪萍,还没等两分钟,就看到那个高大的身影快步从旋转门内走出来。他似乎刚洗了把脸,额发微湿,神情在看到她时瞬间舒展开,仿佛卸下了刚才全副武装的紧绷。

“说了路过附近,你跑下来干嘛?”林雪萍把保温桶递过去。

“工作室里都是咖啡和图纸的味道,正好出来透透气,接我的晚餐。”江明华很自然地接过保温桶,沉甸甸的,还带着温度。同时,他很自然地伸出另一只空着的手,握住了林雪萍微凉的手指。

“外面凉。”他的手掌宽大温热,立刻将那点凉意驱散。

林雪萍任由他牵着,两人没有立刻离开,就在写字楼前开阔的、栽种着常绿灌木的小广场边散散步。晚风带着初夏特有的暖意,拂过面颊。

“许清瑶他们班定下了毕业纪念册的主题,叫‘光影之间’,挺有想法的吧?”林雪萍闲聊着白天的事。

“‘光影之间’?”江韵华微微扬眉,“这丫头思路倒是活泛。怎么,想请我这个专业人士指点?”他半开玩笑。

“想请也找不到你人影啊。听她说这次摄影主要靠你弟弟了。”林雪萍笑着看他。

“江韵华?”江明华想起昨晚在快餐店看到他们俩挤在一起涂涂改改的样子,“拍个照,糊弄同学足够了。这小子眼光毒,总能抓到点不一样的东西。”语气里带着点兄长式的骄傲,又有点微妙的、对弟弟那点说不清道不明的青春心思的了然。

“是啊,青春的光影,就该由他们自己去发现和记录。”林雪萍的声音轻轻的,被晚风吹散,却清晰地传入江明华耳中。她抬头望了望眼前这座由丈夫亲手设计、线条简洁现代的写字楼,又看向远方天际线上被晚霞染成暖橘色的、那些尚未被纳入改造的旧城区的模糊轮廓。光影交错,新与旧共生,创造与记忆同在。她紧了紧被他握住的手,指腹在他手背的青筋上轻轻划过。

江明华感受到她细微的动作,侧过头看她。路灯光线在她脸上投下明暗温柔的阴影,眼神温润沉静。这一刻,他心底因设计方案卡壳而泛起的那丝焦躁彻底平息下来。他抬手,很自然地将她鬓边一缕被风吹乱的发丝别到耳后。

“回去把汤喝了,早点休息。”林雪萍停下脚步,看着他。

“嗯。你也别太累。”江明华把保温桶换到左手,右手依旧牵着她,送她走向停在路边的车。直到她坐进驾驶座,发动引擎,降下车窗对他挥手道别,他才提着那份带着林家温暖的汤水,目送那抹熟悉的车影汇入城市车流闪烁的霓虹光影之中。

------

周六,天气晴好,阳光慷慨地洒满城市。

市中心一条安静的老街深处,藏着一间门面并不起眼,却别具格调的店铺——“木华工作室”。这是江父倾注心血、半生沉浸的木艺天地。门前挂着一个小巧的铜铃铛,推门而入时发出清脆悦耳的“叮当”声。店内没有寻常商铺的喧闹,空气中弥漫着木头被阳光晒过后散发的、略带甜意的沉静香气,以及更细微的、被精细打磨的木屑尘末的气息。目光所及,陈设错落有致:一面墙是码放整齐、深浅纹理各异的进口和本地优质木料;另一面则是靠墙的大型工作台,上面散乱着各种形态的刻刀、凿子、砂纸卷和正在进行中的半成品木器;展示架上,摆放着形态各异、或古朴厚重或充满现代简约感的木制工艺品、茶盘、首饰盒、小家具……阳光透过侧面的天窗斜射进来,在打磨光滑的木质表面流动跳跃,留下一道道清晰可见的光痕轨道,木头本身的温润肌理在光线下纤毫毕现,如同拥有呼吸的生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