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枫叶、阳光与课外的约定
四月的风彻底褪去了残冬的料峭,只剩下和煦与温柔。林雪萍的生物教研组办公室窗户洞开,明亮的光线流淌进来,给桌面上整整齐齐码放着的各种教材、实验数据和几份待批改的植物观察报告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边。空气中弥漫着阳光烘焙过的纸张和窗外新发芽的嫩叶的清新气息。
刚刚结束一堂关于叶绿素提取验证实验的课后,林雪萍并没有立刻开始批改作业。她正小心翼翼地整理着新收上来的一批植物标本——这是给高二年级接下来要学习的植物分类学单元准备的直观教具。她穿着简单的浅蓝色衬衣,袖口挽到小臂,露出一截白皙的手腕,指腹捏着细长的镊子,轻轻地将一张质地较薄的叶片标本从不慎粘在一起的两张纸中间剥离出来。动作专注而耐心,阳光勾勒着她沉静的侧脸轮廓,低垂的眼睫在下眼睑投下一小片柔和的阴影。
工作让她充实,但这种近乎机械的整理,也给她此刻紧绷的心弦带来了一丝平静的慰藉。学校一年一度的“科学创新展示周”即将拉开帷幕,作为校生物竞赛组的指导教师和生物教研组骨干,她需要统筹多项工作,审阅学生提交的各类创新项目计划书——其中包括高二(3)班许清瑶牵头的一个课题。
想到许清瑶,她脑海中不由得浮现出那张与窗外明媚春光相得益彰的、充满青春活力的脸庞。这女孩不仅容貌出众,思维更是活跃敏捷,常常能提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想法,尤其在与植物相关的领域展现出浓厚的兴趣和独特的美学触觉。林雪萍很欣赏她,也乐于培养她。只是许清瑶提交的那份关于微型生态循环艺术装置的创意计划书……内容颇为大胆新颖,但涉及的技术细节和可行性论证还略显单薄。林雪萍已经做了详细批示,打算下午放学后找她面谈指导。想到这个面谈,林雪萍心底除了教师的职业期待,还悄然掠过一丝微妙的情绪——这情绪与她正整理着的其中一片精致如同蝴蝶翅膀的红色鸡爪槭标本,似乎都关联着同一个高挑的、经常出现在许清瑶身边的少年身影:江韵华。
就在她指尖的镊子刚将那片珍贵的槭树叶片成功剥离出来,轻轻吁了口气的时候,办公室的门被“笃笃”敲响。节奏沉稳而熟悉。
“请进。”林雪萍扬声应道,心中已经有了预感。
门被推开,江明华提着一个鼓鼓囊囊的帆布资料袋走进来。他今天没穿正装,简单的深灰色棉质休闲西裤搭配浅杏色长袖t恤,外套随意地搭在臂弯,整个人透着工作告一段落的从容与松弛。他目光精准地落在林雪萍刚脱险的那片枫叶标本上,带着笑意:“林老师这是在抢救文物?”
林雪萍被他逗得微微莞尔,放下镊子:“差点就成了‘文物损失’报告了。你怎么有空来了?”她的目光落在他手中的资料袋上。
“刚签完一个大单,出来透透气,顺便‘雪中送炭’。”江明华走上前,将资料袋放在她办公桌空出的位置上,然后非常自然地拉开旁边的椅子坐下,身体微微侧向她,“你之前不是说在找灵感设计那个小科普植物园区的标识牌吗?给你淘了点好东西。”他修长的手指灵巧地解开资料袋的扣带,从中抽出一本厚重精美、散发着油墨清香的大开本画册。
林雪萍好奇地探身过去。画册的封面极具艺术感,上面烫印着《全球自然植物园设计与标识艺术经典图鉴》的字样。她瞬间睁大了眼睛:“天啊!这本书我之前在省图书馆看过一小部分,是限量版!根本借不到后续!”
“正好认识个藏家朋友,他知道我搞设计,听说我在找植物标识相关的经典案例,二话没说就慷慨出借了。”江明华语气轻描淡写,但看着林雪萍惊喜发亮的眸子,眼底的成就感几乎要溢出来。他将画册轻轻推到林雪萍面前。
林雪萍迫不及待地翻开,厚重铜版纸页沙沙作响,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世界各地顶级植物园里充满巧思和艺术美感的导览牌、分区说明牌、植物铭牌设计照片。从造型独特的铸铜标牌到充满自然肌理的木质浮雕标识,再到运用光影效果的现代艺术装置,无不令人叹为观止。这完全击中了她作为生物学教育者和审美追求者的双重心弦。
“太棒了!简直解了燃眉之急!”她由衷赞叹,指尖爱惜地抚过书页,“谢谢你,明华!我晚上就仔细研究。”
“跟我还客气什么。”江明华低声道,看着林雪萍专注欣喜的侧脸,她一缕柔软的发丝因低头的动作滑落颊边。他几乎是不假思索地,自然地伸出了手。
温热干燥的指尖带着细微的薄茧,极其轻柔地将那缕发丝撩回她耳后。指节不经意间蹭到了她小巧柔软的耳垂。
动作流畅而短暂,带着一种早已习以为常的亲昵。
林雪萍翻阅书页的手指微不可察地顿了一下,耳根处被触碰过的地方迅速泛起一层薄薄的红晕。像被投入一粒小石子的湖面,层层涟漪瞬间从接触点扩散到心尖,带来细微的悸动。她没有抬头,只是抿了抿唇,声音比起刚才莫名低柔了几分,带着一点点不易察觉的微颤:“那个……今天学校食堂中午有你爱吃的糖醋小排。”
“哦?”江明华捕捉到她声音里那点小小的变化,笑意更深,也压低了些声音回应,“这么好?那林老师是请客的意思?”
林雪萍终于抬起头,飞快地嗔了他一眼,眼波流转间嗔怪与温柔交织:“看你送这本宝书的面子上,勉强请一次吧。”她嘴角却是弯着的,收拾起桌上的标本纸,“等我一下,收拾好就走。”
窗外阳光正好,微风吹拂着楼前梧桐树的嫩叶。下午的课刚刚开始,教学区传来隐约的朗读声或老师讲课的声音。江韵华坐在篮球场旁边一处树荫下的石凳上,低头盯着手中平板电脑的屏幕,眉头微蹙,手指快速地在虚拟键盘上敲打。平板上显示着他编写的竞赛程序,但似乎卡在某个数据结构的优化节点上,运行总是不顺畅。
“喂,江韵华!”一个清脆又娇嗔的声音打断了他的冥思苦想。
他抬头,看到许清瑶正朝他小跑过来。阳光透过树叶在她身上洒下斑驳的光影,白色的学院风连衣裙随着跑动轻轻飘拂,像春日里一朵会移动的白色铃兰。她脸颊因跑动微微泛红,手里捧着一个看起来相当精巧、约莫一个鞋盒大小的……透明培养箱?
“看什么呢,那么入神?”许清瑶几步跑到他面前,气息微促,带着清甜的气息,好奇地探头去看他的平板,“又在攻克你那个要命的算法?”
江韵华下意识地往旁边挪了挪,给她让出位置坐。对于她不经允许就凑近看屏幕的举动早已见怪不怪,也懒得隐藏什么。他不置可否地“嗯”了一声,目光却不由自主地被她手中的东西吸引:“这是什么?”
“我的项目初步模型啊!”许清瑶献宝似的把那个透明的箱子举到他眼前,声音雀跃,“好不容易搞到合适的材料弄出来的!按照林老师修改建议的2.0版雏形!”
江韵华不得不放弃了他的程序,仔细看去。小小的透明箱体里俨然是一个精心构建的微型世界:底部铺着质地细腻的浅褐色营养土和苔藓,巧妙地错落安置着几株袖珍的、品种不同的植物——纤细的蕨类、肉嘟嘟的多肉、叶片如星的小灌木。在模拟“山谷”的低洼处,竟然还有一个小小的用透明细管模拟的循环水流系统,连接着一个微型潜水泵。一个类似钟罩的透明小穹顶扣在整个生态上方,营造出温室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