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魂穿八零,俏姑娘要当万元户 伍(第2页)
C区17号展台前人头攒动。赵德才穿着不合身的西装,正对着摄像机侃侃而谈。他身后的展板上,"宫廷御点"四个烫金大字格外刺眼,展台上赫然摆着与御香斋几乎一模一样的荷花酥。
"他们怎么敢......"汪勋乐拳头捏得咯咯响。
汪璒眯起眼睛。那些"山寨糕点"外形确实相似,但色泽暗淡,表皮起泡,明显用了劣质油。"别急,"她取出自备的银针,"真的假不了,而假的也绝不会变成真的。"
开幕式礼炮突然炸响。人流如潮水般涌进展馆,首当其冲的是一位金发碧眼的外商,身后跟着穿中山装的官员。汪璒认出那是外贸局的林处长——正是当年接收汪家产业的干部之子。
"these are authentic imperial desserts!"赵德才操着蹩脚的英语拦住外商,"over 200 years history!"
林处长正要帮腔,目光却突然黏在汪璒的展台上。那里摆着本泛黄的《汪氏膳单》,翻开的那页正是龙凤呈祥酥的配方,旁边注解着"光绪二十六年,慈禧太后赐'金酥玉点'匾"。
"这位同志,"林处长快步走来,"你家的点心当真有百年的历史?"
汪璒不答,只是将银针插入自家荷花酥。针尖抽出时银光如初,她又示意林处长看C区展台。赵德才慌忙阻拦,却见周老已经带着检疫人员过去,银针刚触到糕点就泛出诡异的黑色。
"硼砂超标三十倍!"检疫员惊呼。现场顿时大乱,记者们的镜头齐刷刷转向变色的银针。
"诬陷!这是御香斋的阴谋!"赵德才歇斯底里地咆哮,却见路杊带着两名海关人员走入展馆。
"赵德才同志,"路杊的声音冷静得可怕,"海关查到你公司去年向码来喜雅出口的月饼中,违法添加了硫酸铝钾。"他举起文件袋,"这是退货记录和检验报告。"
林处长脸色煞白,突然转身就走。外商们却像发现新大陆般围住御香斋展台,好奇地打量那些精美的中式点心。
"try this, please."汪璒端出特制的试吃装。小巧的糕点被做成骰子大小,每块插着牙签,包装纸上印着中英文对照的典故。
金发外商尝了口茯苓饼,突然瞪大眼睛:"this taste...like my grandmother's plum cake!"
"exactly!"汪璒流利的英语让在场所有人都吃了一惊,"我们改良了传统配方,用蜂蜜代替部分白糖,再加入少量肉桂粉——就像欧洲的传统做法。"
她娴熟地切开一块龙凤酥,展示出九层酥皮:"中国古人认为'九'是至尊之数,但现代人更注重健康。"酥皮在阳光下透出细腻的纹理,"所以我们用植物油替代了部分猪油,既保持层次感又能降低胆固醇。"
外商们惊叹不已。一位r本商人捧着绿豆糕反复端详:"这个花纹......是唐代宝相花?"
"您眼力真好。"汪璒取出梨花木模具,"这是按正仓院藏品复刻的,但我们调整了配方,减少了豆沙的甜度......"
她的话被此起彼伏的翻译声淹没。订单如雪片般飞来,最重磅的当数美国连锁超市的五年期合约。当汪璒在合同上签下名字时,路杊悄悄递来电报:王然手术成功,已能下床走路。
——————
秋雨淅沥的清晨,御香斋门前排起长队。汪璒望着玻璃柜里所剩无几的糕点,歉然地对排在最后的老人笑笑:"您明天早点来?我单独给您留份无糖的。"
老人却从怀里掏出个布包:"汪师傅,我不是来买点心的。"他小心翼翼地展开蓝印花布,露出半块残破的木模,"这是我爷爷传下来的,跟你们展台上那套像是一对。"
汪璒呼吸一滞。模具上的缠枝莲纹与鎏金模具如出一辙,只是边缘刻着"长春宫"三个小字——这正是曾祖父当年当差的地方。
"这......这太贵重了......"
"放我手里就是块烂木头。"老人将模具塞给她,"你们年轻人有本事,让老物件活起来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