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er 作品

第122章 魂穿八零,俏姑娘要当万元户 伍(第3页)

门帘突然被掀开。汪勋乐浑身湿透地冲进来:"师父!省报来采访了!说要把咱们写成'改革开放典型'!"他抹了把脸上的雨水,"还有,路科长问合作社的事......"

汪璒望向窗外。雨幕中,新挂上的"御香斋食品合作社"铜牌闪闪发亮。自广交会归来后,她已经与周边六个乡镇签订了原料直供协议,最近更是在路杊建议下,开始组织家庭作坊联合生产。

"跟路科长说,下周一开筹备会。"她转向正在记账的张娜,"把咱们的标准化流程手册多印二十份。"

后厨飘来新出炉的桂花香。汪璒深吸一口气,突然想起母亲今早说的话:"你曾祖父要知道他的手艺能飘洋过海,准得乐坏了。"当时王然正往她行李里塞那本《汪氏膳单》,扉页上新增了一行娟秀的小字:"传女不传男,传善不传恶。"

一年后的御香斋周年庆,县电影院都被包下来当临时展厅。汪璒站在舞台上,望着台下黑压压的人群——有合作社的乡亲们,有跟着她学艺的徒弟,还有金发碧眼的外国客商。

"去年今日,我们还在为广交会资格拼命。"她举起水晶奖杯,"今天,御香斋的产品已经出口到七个国家。"掌声如雷,闪光灯晃得她眯起眼,"但这不只是御香斋的成功......"

她示意工作人员拉开帷幕。巨大的地图上,密密麻麻标注着合作社网点,每个红点都代表一个就业家庭。当幻灯片播放到王然教留守儿童做点心的画面时,台下不少老人抹起了眼泪。

"小汪师傅!"当年的刘奶奶颤巍巍举手,"你啥时候开分店啊?我孙子在深圳写信问呢!"

"下个月深圳分店开业。"汪璒笑着指向后排,"不过掌勺的是我徒弟小芳——就是西头李家的闺女。"

人群一阵骚动。在重男轻女的农村,女孩能当大厨可是新鲜事。汪璒的目光扫过角落里的路杊,对方正悄悄对她竖起大拇指。

会后的小型宴请上,米国客商拉着汪璒不放:"wang, your story is incredible! from street stall to international trade in one year!"

"not my story."汪璒将鎏金模具放入锦盒,"this is China's story."她指向窗外——暮色中的县城华灯初上,新建的百货大楼前,个体户们的摊位如星辰般亮起。

路杊送走最后一位客人时,月光已经洒满庭院。汪璒正在整理剩下的糕点,见他过来,递上个精致的礼盒:"给周老的,低糖低油。"

"他戒不了甜食。"路杊笑着接过,突然压低声音,"赵德才案二审下来了,十年。他叔公赵承嗣的房产也被没收了——就是当年霸占你们家的那处。"

汪璒摩挲着翡翠扳指,半晌才开口:"那房子县里打算怎么处理?"

"原则上归还汪家,但......"路杊犹豫了一下,"那里现在是幼儿园。"

汪璒眼睛一亮:"那正好!我们正准备办烹饪培训班,正缺场地......"

夜风拂过院角的桂花树,落英如雪。路杊突然从公文包取出卷泛黄的图纸:"整理档案时发现的,你曾祖父设计的御膳房点心局平面图。"他展开图纸,指着一处暗格,"这里标注着'秘藏',说不定......"

汪璒却将图纸轻轻卷起:"不用找了。我妈告诉我,真正的'秘方'从来不是某个配方。"她指向作坊里忙碌的徒弟们,"而是这个。"

月光穿过窗棂,将"御香斋"三个字的影子拉得很长。那不再只是块招牌,而是一簇火种,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终成燎原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