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重生七零:我应该是科学家里最能打的吧 贰(第3页)
汪璒心头一震。这个男孩比她想象的更敏锐。
"谢谢提醒。"她轻声说,"你今晚住哪儿?"
"县农机厂有我叔,明天一早回村。"路杊站起身,"对了,这个给你。"
他从怀里掏出一本手抄本,封面上工整地写着《基础电子学》。
"你自己抄的?"汪璒翻开书,里面是密密麻麻的电路图和公式。
"我爸的笔记。反正......他也用不上了。"路杊的声音有些哽咽。
汪璒郑重地接过书:"我会好好保管。"
送走路杊后,汪璒在煤油灯下翻阅那本笔记。字迹工整得不像出自孩子之手,有些页面还有泪痕晕开的痕迹。她突然意识到,在这个时代,每个人都有无法言说的伤痛。
期中考试,汪璒以全科满分的成绩震惊全校。校长亲自在升旗仪式上为她颁发奖状,台下掌声雷动。曾经嘲笑她的赵国强现在成了她最积极的"护卫",赶走所有想来围观"神童"的外校学生。
"汪璒,这道物理题能帮我讲讲吗?"放学后,学习委员王丽红怯生生地过来请教。
汪璒耐心地讲解了三遍,直到对方完全明白。渐渐地,找她请教的人越来越多,她索性在教室后面开了个"课后辅导班"。
"你这样帮他们,不怕被超过啊?"赵国强半开玩笑地问。
"国家需要更多人才。"汪璒的回答让这群初中生肃然起敬。没人知道,这句话来自她前世在军校时的教官。
冬天来临,学校的井水结了冰,学生们只能喝生水,不少人得了腹泻。汪璒想起了前世在野外生存训练时学的净水方法。
周末,她泡在县图书馆查资料,又用学校给的奖学金买了一些材料。两周后,一个奇怪的装置出现在初一(3)班教室门口——用废旧铁桶、沙石和活性炭制成的净水器。
"这能喝吗?"赵国强怀疑地看着从装置里流出的清水。
汪璒当众喝了一大杯:"比开水还好,去除了重金属和细菌。"
消息传开,校长带着所有老师来参观。三天后,全校每个楼层都装上了改良版的"汪璒净水器"。县广播站还来做了专题报道,标题是《小发明家大智慧,初中生解决饮水问题》。
寒假回到汪家村,汪璒发现家里多了台半导体收音机——是县里给她的奖励。张娜骄傲地告诉每个来串门的邻居:"这是我闺女发明的!"
除夕夜,汪家难得吃了顿猪肉白菜馅饺子。两个哥哥已经长成壮小伙,在煤矿转正了。张娜眼角的皱纹更深了,但眼神明亮了许多。
"璒璒,开春后村里要包产到户了。"张娜一边包饺子一边说,"孙队长说咱家能分到六亩地,两亩好地,四亩薄田。"
汪璒敏锐地注意到母亲提到孙大富时语气的微妙变化:"妈,他有没有再......"
"没事,"张娜快速打断她,"你好好学习就行,家里有我。"
汪璒没再追问,但心里记下了。晚上守岁时,她偷偷检查了母亲的枕头下——那把剪刀还在。
正月初五,汪璒在村口的老槐树下挂了一块小黑板,宣布开办免费扫盲班。第一天只来了五个胆大的村妇,其中包括王然的母亲。
"女子无才便是德,学这些有啥用?"围观的老人摇头。
"能看懂化肥说明书,能算工分,能给孩子辅导作业。"汪璒大声回答,"还能读《人民日报》,知道国家政策。"
一个月后,扫盲班增加到二十多人,连六十岁的汪老太太都来学写自己的名字。张娜成了最用功的学生,常常学习到深夜。
"妈,你休息会儿。"汪璒心疼地看着母亲通红的眼睛。
"不,"张娜倔强地描摹着生字,"我不能给你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