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er 作品

第143章 重生七零:我应该是科学家里最能打的吧 叁(第2页)

"给。"他递给她一个油纸包,"晒干的野菊花,泡水喝对眼睛好。"

汪璒接过,闻到淡淡的清香:"谢谢。你明年也要考高中了吧?"

"嗯,我想考军校。"路杊的眼睛亮晶晶的,"像你一样......为国家做点事。"

火车鸣笛催促,汪璒最后看了一眼家乡的蓝天和亲人们的脸庞,转身登上列车。窗外的景色开始移动,越来越快,如同她奔腾向前的崭新人生。

省城工业大学的校门比汪璒想象中还要宏伟。花岗岩门柱上镌刻着校训"实事求是,精益求精",在九月的阳光下泛着冷光。

"汪璒同学,这边请。"招生办的李老师热情地引导她穿过人群。沿途不断有人投来好奇的目光,对着这个背着大书包、身高不足一米五的小女孩指指点点。

"那就是少年班的天才?看起来像个小学生......"

"听说才十二岁,初中直接跳级来的......"

汪璒目不斜视地跟着李老师,手心却微微出汗。前世的军校经历让她习惯了被注视,但这一世年幼的身体总让她有种错位感。

"你的宿舍安排在青年教师公寓,方便照顾。"李老师打开一楼尽头的一间房门,"考虑到你的年龄,学校特别批准你单独住。"

房间约十平米,一张单人床,一套书桌椅,还有个小小的书架。对住惯集体宿舍的汪璒来说,这简直是奢侈。

"谢谢李老师。"她真诚地说。

"明天上午八点,物理系李教授要见你。这是课程表和学生证。"李老师递给她一叠材料,"食堂在宿舍楼东侧,记得按时吃饭。"

等李老师离开,汪璒立刻锁上门,从书包里取出一个小木盒——路杊送她的临别礼物。打开盒子,里面整齐排列着十几个小玻璃瓶,装着不同颜色的粉末。瓶底贴着标签:氧化铜、二氧化硅、碳酸钙......

"就知道你会对这个感兴趣。"附带的纸条上写着,"农机厂实验室的废料,我筛出来的。——杊"

汪璒嘴角微微上扬。这些在常人眼中的"垃圾",对她来说却是宝贝。前世在特种部队接触过的新型材料知识,终于有了实验的可能。

她把木盒藏进床底,开始整理其他行李。母亲塞的煮鸡蛋、王婶给的腌萝卜、徐老师寄来的英文教材......每样东西都带着家乡的温度。

第二天早晨七点,汪璒已经等在物理系办公室门口。当李教授匆匆赶来时,惊讶地发现这个"神童"不仅提前到了,还读完了他在《物理学报》上发表的三篇论文。

"你......能看懂这些?"李教授推了推眼镜,指着论文中的量子力学公式。

"有些地方不太明白,"汪璒老实回答,"特别是关于半导体能带结构的部分。"

李教授眼睛一亮:"跟我来实验室。"

物理楼地下室的光线昏暗,空气中弥漫着焊锡和机油的味道。李教授打开最里间的门,一个简陋的半导体实验室呈现在汪璒眼前。

"条件有限,"李教授有些尴尬,"大部分经费都用在机械系了。"

汪璒却像发现宝藏一样,眼睛发亮地扫过每一台设备:老式镀膜机、手动光刻台、甚至还有一台苏联产的电子显微镜。在1983年,这已经是顶尖配置。

"从今天起,你课余时间可以来这里。"李教授说,"但有两个条件:一,不能单独操作危险设备;二,每周都要交一份研究报告。"

汪璒郑重地点头。她知道,这是改变命运的机会。

正式上课第一天,汪璒就遇到了麻烦。大教室里的座椅都是标准尺寸,她坐上去脚够不着地,记笔记时胳膊要高高抬起,十分钟就酸疼不已。

下课铃响,她正费力地爬下椅子,一个高个子男生拦住了她。

"给,我做的。"男生递过来一个木制脚踏板,"我是机械系的张建军,看你够不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