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台家和 作品

第103章 《战后余波与朝堂新局》(第3页)

在商议应对匈奴之策时,有大臣提出效仿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远征匈奴的策略,主动出击,彻底消灭匈奴的有生力量。但也有大臣反驳,如今国力因战事和灾患受损,不宜再大规模兴兵,应先稳固边防,休养生息。双方各执一词,争论不休。

刘弗陵陷入沉思,他想起了汉武帝时期那波澜壮阔的战争场景,卫青七战七捷,收复河朔、河套地区;霍去病封狼居胥,大捷而归。那是大汉的荣耀时刻,但也耗费了巨大的国力。如今,大汉虽有一定实力,但内忧外患之下,是否还能支撑如此大规模的远征呢?

霍光看出了刘弗陵的犹豫,进言道:“陛下,主动出击虽能扬我大汉国威,但当下国内局势不稳,百姓需要休养生息。臣以为可先加强边防,训练精锐之师,待国力恢复,再寻机而动。”刘弗陵听后,微微点头,觉得霍光所言有理。

在处理黄河灾区疫病问题上,朝廷发出的征集良方告示很快有了回应。一位民间郎中献上了自己研制的药方,声称对治疗此次疫病有奇效。刘弗陵得知后,立刻命人在灾区试用。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该药方确实有效,许多病患的病情得到了缓解。刘据大喜,重赏了这位郎中,并下令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该药方。

随着时间的推移,灾区的情况逐渐好转。堤坝修缮完毕,疫病得到控制,百姓们开始重建家园。但朝堂之上的争斗却并未平息。一些豪强势力因朝廷借贷之事心怀不满,暗中勾结部分官员,企图阻碍朝廷的新政推行。他们在朝堂上散布谣言,攻击霍光等人,试图扰乱朝纲。

霍光得知此事后,向刘弗陵密奏:“陛下,这些豪强势力妄图扰乱朝堂,阻碍新政,实乃国之隐患。臣建议对其进行严厉打击,以儆效尤。”刘弗陵深知豪强势力对国家的危害,当即下令彻查此事,严惩涉案官员和豪强。

在这场与豪强势力的斗争中,朝廷内部也出现了分化。一些官员畏惧豪强势力,暗中通风报信;而另一些官员则坚定地站在霍光一边,支持朝廷的行动。刘弗陵和霍光力排众议,坚决推进调查,终于将涉案人员一网打尽,稳定了朝堂局势。

而在边境,汉军与匈奴的骚扰部队仍在持续交锋。经过一段时间的战斗,汉军逐渐掌握了匈奴的战术特点,采取了更加灵活的应对策略。他们利用烽火台的预警,提前设伏,多次成功伏击匈奴部队,让匈奴的骚扰行动遭受了沉重打击。

壶衍鞮单于得知骚扰行动受挫后,恼羞成怒,决定亲自率领大军进犯。他集结了匈奴各部的精锐骑兵,气势汹汹地向大汉边境杀来。边关守将得知消息后,立刻向朝廷奏报。

刘弗陵接到奏报后,召集大臣们商议对策。霍光建议道:“陛下,匈奴此次倾巢而出,来势汹汹。我们可采取坚壁清野之策,将边境百姓迁入关内,坚守城池,消耗匈奴的粮草和士气。同时,派遣使者前往乌桓等部落,离间他们与匈奴的关系,让匈奴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刘弗陵采纳了霍光的建议,下令边境百姓迅速内迁,加强城池防御。同时,派遣使者携带重金前往乌桓等部落,成功说服乌桓不再与匈奴联合,并在匈奴后方制造骚乱,牵制匈奴的兵力。

壶衍鞮单于率领大军抵达边境后,发现汉军早已严阵以待,边境百姓也已内迁,粮草补给困难。正当他犹豫不决时,又得知乌桓在后方捣乱,无奈之下,只好下令撤军。

汉军见匈奴撤军,趁机追击,斩杀了大量匈奴士兵,取得了一场辉煌的胜利。这场胜利,不仅巩固了大汉的边防,也让刘弗陵和霍光在朝堂上的威望进一步提升。

经过这场战争和一系列的朝堂纷争,大汉逐渐恢复了稳定。刘弗陵和霍光开始着手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发展经济,减轻百姓负担。在他们的努力下,大汉迎来了一段繁荣昌盛的时期,百姓安居乐业,国家日益强大。而这段历史,也成为了大汉王朝辉煌篇章中的重要一页,被后人传颂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