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灯轻剑斩黄泉 作品
第58章 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
卷首语 《大吴会典荒政志》载:\"民以食为天,工食者,匠人之天也。\" 谢渊立清查榜于工部前庭,非为粉饰太平,实因匠人以骨为墨,民工以血为印,将二十载积冤聚作寒梅千瓣。当陈大柱的砖刀刻下 \"匠人骨头\",当民工小妹捧出泛黄粮票 —— 这不是普通的民情汇聚,而是万千黎庶用血肉在贪腐夜幕中堆起的照天烛,让《新制绫袄》的悲悯之音,终成震碎贪墨的千钧之锤。
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
永熙三年五月初二,巳时初刻。工部衙署前的青铜鼎炉飘着艾草香,谢渊握着狼毫的手悬在黄绢榜文上方,笔尖在 \"工食清查\" 四字上停顿三息 —— 那是用民工李三的血磨的墨,混着木屑饼的碎屑,每一笔都沉甸甸的。
\"揭榜!\" 随着谢渊一声令下,青布帷幔轰然坠落,《工食清查榜》上的寒梅纹在阳光下舒展,榜角 \"有冤必雪\" 四字由老瓦作陈大柱用砖刀刻就,每笔起讫处都嵌着砖窑的红土,像是从匠人骨血里挖出来的誓言。
民工们从工地各个角落涌来,怀里抱着掺木屑的饼子、带血的工食单、磨破的粮袋。老匠人张贵跪在榜前,颤抖着捧出半块带齿痕的饼:\"谢大人,这是我儿子临死前啃的饼,木屑把喉咙都划破了\" 他布满老茧的手背上,刺着与砖模相同的寒梅纹 —— 那是泰昌朝清流党匠人特有的印记。
粮票现形
\"谢大人,我有粮票!\" 扎着红头绳的民工小妹挤进人群,指尖捏着泛黄的纸片,\"我爹说,元兴十七年海塘案时,太府寺拿粮票换砖模,说能免徭役\" 纸片背面的砖模刻痕在阳光下显形,七道砂眼呈北斗状分布,与泰昌帝暗纹的云雷边饰严丝合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