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灯轻剑斩黄泉 作品

第131章 朝真暮伪何人辨,古往今来底事无(第2页)

围观人群中忽起骚动,七八个短衣汉子排闼而入。为首壮汉扯开粗布衫,左胸烙铁疤痕呈纹章形状,新结的血痂还泛着脓血:\"小人儿子丙戌年被抓去丙巳位砖窑!\" 疤痕蜿蜒如砖窑地道,\"去年腊月断粮,窑头说 " 魏王要铸甲等敌 ",至今音信全无\" 话未毕,戴旧儒巾的老者已捧着税单扑至车前:\"去岁冬税明载三成,实征竟达六成!\" 税单上 \"魏王寿诞加征\" 的印戳,用的是魏王府私窑特制的砖红印泥,印泥中隐约可见细小的骨粉颗粒 —— 那是《会典》严禁的 \"人骨制印\" 陋习。

萧烈在笼中发出低笑,赭衣上的 \"反\" 字朱印被百姓唾沫浸得斑驳,却更显狰狞。谢渊的断笏重重敲在车辕铜钉上,惊起桥栏栖息的寒鸦:\"玄夜司听令!\" 三十六名校尉应声展开三丈桑皮纸,纸首朱印 \"都察院录状专用\",正是泰昌帝临终前赐下的獬豸纹官印,印纽处还留着先帝指痕。\"有冤者持实据依次上前,\" 他眼角余光扫过人群中刻意压低的皂帽 —— 那是魏王府豢养的 \"耳报神\",帽檐绣着极小的断刀纹,\"虚言者依《囚律》杖三十,属实者当场画押备案。\"

当第七十二名百姓按完血指印,暮色已染红桥栏。谢渊望着桑皮纸上的控诉,\"夺田征丁 加税\" 等罪状,竟与七年前父亲未竟的《匠人血债录》暗合。他轻抚断笏裂痕,这道泰昌帝血谏砖窑时崩裂的竹纹,此刻正与纸上 \"丙巳位砖窑\" 的记载形成奇异呼应。萧烈的冷笑突然尖锐,谢渊抬眼,见桥畔 \"得月楼\" 二楼有人影闪过,腰间玉佩正是皇长子萧桓的佩饰 —— 三日前在郑州驿站,他曾见萧桓的贴身侍卫佩戴同款。

玄夜司校尉收卷时,谢渊注意到老妇地契背面用指甲刻着 \"丙巳零一\",正是七年前砖窑案首犯陈六的匠人编号。他忽然想起父亲言语:\"渊儿,若见百姓以匠人编号为记,便是逆贼罪状显形之日。\" 洛阳桥的晚风掀起他的衣袂,獬豸冠缨拂过木笼车的 \"反\" 字火印,将萧烈的冷笑与百姓的呜咽,一并卷入渐浓的暮色。桥下水声潺潺,不知谁家小儿在唱《断指谣》,歌声混着暑气,飘向远处魏王府旧邸的飞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