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
卷首语 《大吴会典赈济志》卷二十八《银两分拨制》载:\"凡赈灾银两分拨于州县,必经户部造黄册、东宫钤朱印、都察院备墨档,三重火漆封印以松烟混雪水调制,取其洁净无污。里正收银须按手印于册,墨用徽郡松烟,火漆印纹必有暗记。\" 永熙八年谷雨,松筠庵的垂丝海棠开得正盛,胭脂色花瓣随春风飘落,被鲁王萧枢的皂靴碾入青石小径,与地上斑驳的火漆碎屑混作一团 —— 这座向为清流论道的雅致之所,此刻正飘着金銮殿才有的沉水香,檐角铜铃响过,惊起的燕雀掠过 \"松筠\" 匾额,倒像是替这方净土发出一声叹息。
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
松筠庵东花厅内,烛影摇红。御史吴时中双手捧着账册,指节因用力而泛白,袖口沾着的火漆碎屑簌簌落在青玉案上,与案头《吴律政要》的墨香混作一股浊气。\"启禀鲁王殿下,\" 他的声音压得极低,却掩不住颤抖,\"去岁庐州赈银十万两,\" 账册翻开处,朱砂手印在烛火下泛着暗红,如同新结的血痂,\"东宫属官仅拨三万两赈灾,\" 指尖划过 \"太子近臣\" 的签名,墨迹在灯光下透出异样的光泽,\"余下七万两,\" 喉结重重滚动,\"皆入了东宫私库。\"
鲁王萧枢斜倚在松纹靠榻上,指尖有节奏地敲打着膝头的《吴律政要》,目光如炬扫过账册火漆封印:\"吴御史确定手印无误?\" 他忽然开口,补服上的松枝纹随动作舒展,\"此印用墨掺了三成松烟,\" 指腹按在签名处,墨香中隐隐透出松针的清苦,\"可是庐州 " 雪浪松烟 "?\"
吴时中退后半步,靴跟撞在青石砖缝里,发出细碎的响声:\"殿下明鉴,\" 他指向账册边缘的火漆印,薄如蝉翼的火漆下,隐约可见暗记,\"火漆以雪水调和,\" 又望向鲁王袖口若隐若现的痕迹,\"与东宫去年封存的赈灾银火漆,\" 声音发颤却坚定,\"纹路、成分分毫不差。\"
鲁王忽然轻笑,指尖划过账册上银流向图的朱砂笔痕,在 \"赵王府庄田\" 四字上顿住 —— 那是用庐州雪浪松烟墨写的小楷,此刻在烛火下泛着温润的光泽。\"七万金\" 他的声音轻得像檐角铜铃的余韵,\"恰好够买洪泽湖西岸的屯田。\" 案头烛花突然爆响,火星溅在窗纸上,将他蟒纹补服上的松枝纹影子拉得老长,竟似笼着一层森冷的雾气,吴时中望着那影子,忽然想起民间传说中勾魂的无常鬼差。
次日辰初,金銮殿的阳光透过琉璃窗,在御史班列前投下七彩光晕。吴时中手捧账册,笏板叩地声惊起梁上栖燕,惊落的燕羽飘在金砖地面,与他袖口的火漆碎屑混作一团。\"陛下,\" 他的声音撞在空旷的殿内,惊得御案前的铜鹤香炉轻轻晃动,\"太子近臣私扣赈银七万两,\" 账册展开时带起的风惊动了御笔朱批,朱砂手印在阳光里泛着暗红,如同新伤未愈的创口,\"账册火漆与手印,\" 他深吸一口气,袖中《赈济志》的边角硌得掌心发疼,\"皆为东宫旧制!\"
太子萧桓猛地抬头,指节捏紧笏板,蟠龙纹的棱角深深嵌入掌心。他望着吴时中袖口的火漆碎屑 —— 那本该是都察院备核的雪水调和火漆,此刻却泛着松针的暗黄。\"御史仅凭一本账册,\" 他的声音像绷紧的弓弦,\"便要构陷本宫?\" 笏板边缘的蟠龙纹硌得掌心生疼,让他想起去年冬至父皇亲手将 \"监国之宝\" 系在他腰间的场景,此刻却恍如隔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