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灯轻剑斩黄泉 作品

第262章 铁面无私辨曲直,丹心志在护山河(第3页)

谢渊的目光投向紫禁城最高的角楼,飞檐上的铜铃在夜风中轻响,角楼窗棂里的灯火明灭不定,隐约可见有人影在窗前踱步,衣摆拂过窗纸的剪影带着熟悉的亲王补子纹路:\"太子?\" 他忽然轻笑,笑声混着远处更鼓,\"齐王倒下时溅起的血,\" 指腹按在密函的朱砂批注上,\"早就在诸王的补子上染出新的纹路。\"

周立顺着谢渊的目光望去,只见角楼人影抬手,窗纸上顿时映出龙纹补子的轮廓 —— 那是太子东宫的服色。他忽然明白,齐王的倒台,不过是给太子腾出了棋盘上的空位。

\"九王夺嫡,\" 谢渊转身望向刑部大堂,匾额上 \"明刑弼教\" 四字在月光下泛着冷光,\"从来不是某个人的胜负,\" 他的声音低沉,\"是律法的天网与权谋的丝线,谁能织得更密。

夜风掠过金銮殿的鸱吻,铜制的兽首发出低沉的鸣响,仿佛在诉说殿内的兴衰。永熙帝坐在御案后,案头的《宗人府器物谱》摊开在齐王印信的规制图上,指尖沿着龙纹尾端的双旋纹路缓缓摩挲,忽然停在三圈旋刻的批注处。

\"聪明反被聪明误。\" 他忽然轻笑,笑声混着殿角松涛,惊起檐下栖息的寒鸦。指尖划过齐王印信的朱砂废黜令,墨字未干,却已盖满宗人府的红印。

案头的青铜香炉飘出最后一缕沉香,即将燃尽的香灰中,隐约可见 \"安国公\" 三字的残迹。永熙帝望着窗外刑部方向的灯火,那里正有御史台的灯笼亮起,像一串寒夜里的孤星。

\"律法的天网,\" 他喃喃自语,\"从来不是为了诛杀亲子,\" 指腹碾过规制图上的双旋纹路,\"是为了让剩下的棋子,\",\"知道该落在哪里。\"

殿外,更夫敲响了子时的梆子,声音穿过重重宫墙,落在刑部天井的獬豸图腾上。谢渊望着手中的密函,忽然发现印泥剥落处,除了太祖的朱砂批注,竟还有一行极小的墨字 —— 那是李焕临死前用指甲刻的 \"赵王粮庄\"。他的瞳孔骤缩,忽然明白,齐王的倒台,不过是掀开了九王夺嫡的一角帷幕,更复杂的棋局,还在律法与权谋的交织中,等待被揭开。

卷尾

太史公曰:李焕献函,献的是身家性命;谢渊验印,验的是律法尊严;陈素援案,援的是司法传承。三者合而为一,方织就密实证据之网。齐王之败,非败于韩王之谋,败于违制之印、私刻之纹、僭越之罪。永熙帝废其为庶人,表面是律法之威,实则是帝王借势平衡:既肃宗藩,又警百官。九王夺嫡的迷雾中,司法之光虽弱,却始终是丈量权力的终极标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