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
卷首语 《吴史宫闱志》载:\"永熙十三年腊月廿三,齐王萧杼暗扣羽林卫符节,以「西戎犯边」矫诏闭九门,率死士着禁军甲胄夜叩东华门。永熙帝登景阳宫观星台,悬七盏琉璃灯仿太宗「北斗灯阵」,暗谕勤王。御史谢渊细辨诏书破绽、验查兵器锻痕,终揭其谋逆之实。\" 当景阳宫的琉璃灯影与刀光交映,一场暗藏昭武遗风的权力豪赌,正被司法细针层层拆解。
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流。
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
永熙十三年腊月廿三,戌初刻。景阳宫观星台的琉璃灯次第亮起,七座青铜灯架按北斗方位排列,每盏灯口悬着九枚刻有《周官》九旗纹的青铜铃,夜风掠过,铃音清越如编钟。永熙帝身着明黄缎面披风,足蹬嵌宝云头靴,指尖划过观星台砖缝中 \"太宗永兴年造\" 的阳文刻痕,砖面因年深月久而泛着温润包浆。
\"陛下!东华门八百里加急!\" 景阳宫观星台的青石台阶上,贴身太监王顺跌跌撞撞奔来,月白棉袜已磨破后跟,袍角沾满观星台砖缝里的积雪碎冰。他双手捧着的羽檄在风中颤动,五爪金龙火漆印已被掌心汗水洇开,露出底下 \"羽林卫印\" 的模糊纹路。
永熙帝按在北斗灯架上的手指骤然收紧,青铜灯柱上的寒芒映得他眉间皱纹更深。第七星灯架的青铜铃空缺处,灯油正被北风扯出细长的火苗,忽明忽暗间,他指尖划过缺铃的立柱,冰凉的青铜触感让他想起太宗陵前的无字碑。\"慌什么?\" 他的声音像淬了冰的青铜剑,尾音却拖曳出金戈铁马的回响,\"传五城兵马司指挥使,\" 指腹碾过石栏上凹陷的北斗浮雕,那里还留着太宗当年刻下的指痕,\"依《周官大司马》九旗之制,天枢方位出骑兵,天璇方位屯步兵,\" 忽然提高声音,\"令旗用玄色镶红边,正应北斗第七星的方位!\"
东华门外的月洞门前,齐王萧杼的双角鎏金盔在月光下泛着冷硬的光,盔缨穗子被北风扯得笔直。锁子甲缝隙间露出半幅绣着齐王云纹徽记的中衣,随他的呼吸微微起伏。手中黄麻诏书在风中噼啪作响,明黄色的封边与他甲胄上的鎏金形成刺目对比:\"本王奉先帝遗诏闭九门!\" 他的声音撞在东华门的朱漆巨门上,惊起墙头上的宿鸦,\"再有妄言者 ——\" 身后死士同时将刀刃前推,月光在十二把雁翎刀的血槽里流淌,映得齐王眼底一片猩红。
观星台上,永熙帝望着东南方腾起的火光,忽然看见灯阵中北斗第二星的灯油即将燃尽。他解下腰间太宗所赐的玄铁剑,剑鞘上的北斗纹与灯架暗合,\"去告诉谢御史,\" 他将剑递给王顺,剑穗上的九枚铜铃发出清越的响,\"就说景阳宫的灯,\" 目光扫过缺铃的灯架,\"比齐王的诏书亮得多。\"
刑部值房内烛火摇曳,谢渊手持黄铜放大镜的手稳如磐石,镜片在烛火下折射出八角光斑,正对着诏书的帘纹逐寸扫过。\"周立,\" 他忽然开口,指尖停在宣纸右下角的帘纹接驳处,\"去库房取神武三十年《尚宝司造纸考》副本,重点查「内廷贡纸帘饰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