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灯轻剑斩黄泉 作品

第263章 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第2页)

周立抱来半人高的典籍,书页间夹着工部发往各地工坊的牒文:\"大人,卷三第二页载,\" 他的手指划过泛黄的朱笔批注,\"应天十八卫戍用纸每寸十八帘饰,取「卫戍周全」之意。\"

谢渊的放大镜精准落在诏书的帘纹上,青铜镜柄上的獬豸纹在火光中若隐若现:\"此诏帘纹十七,\" 他用手指轻点纹路接驳处,\"竹帘接驳处多一道压痕,\" 又指向蜀中地方志,\"正是成都「云锦阁」工坊惯用的十二联竹帘漏改痕迹 —— 他们不知内廷模具每增加一卫,帘饰必增其一。\"

周立忽然指着诏尾年款:\"大人,这墨色泛青灰\"

\"取《司礼监用墨则例》与光禄寺采办档。\" 谢渊的放大镜移至 \"天授十七年\" 字样,墨色在烛光下呈现出微妙的分层,\"河湟杂墨含砂土杂质,\" 他翻开三年前的光禄寺账册,\"神武五年因「研磨不精」遭弃用,\" 又取出内廷墨锭样本,\"真正的司礼监贡墨应泛紫霞色,此墨却渗石绿,\" 冷笑一声,\"必是监守自盗者用民间松烟混石绿粉伪造,\" 指腹碾过墨迹,\"连胶料都用错了比例。\"

忽然,他的指尖重重敲在钦天监《时宪书》的 \"孟夏建巳\" 条目上:\"周立你看,\" 他指向书中斗柄指向巳位的星图,\"伪造者不知月建以北斗为纲,\" 又望向景阳宫方向,\"竟在孟夏书「建午」,\" 声音陡然冷如冰锥,\"此等谬误,\" 指节敲打着书页,\"唯有不通历法的市井讼师才会犯下。\"

验功房内弥漫着硝酸的刺鼻气味,谢渊用竹片挑起死士佩刀的刀柄缠绳,草木灰簌簌落在白瓷盘上。\"取《工部冶造图记》赵地矿脉篇,\" 他用浸过醋的棉签擦拭刀镡,金属表面逐渐浮现出细密的锻打纹路,\"黑驼山铁矿伴生砷元素,\" 对照着显微镜般的观物镜,\"与《太医院金石录》中记载的「寒铁淬毒」症状吻合。\"

周立递上宗人府封存的废模档案,手仍因激动而微颤:\"大人,永熙年废模的缺角\"

\"看这里。\" 谢渊将刀刃与「永熙拾叁号刀范」并列,烛火下可见刀背与模具的缺角处严丝合缝,\"三年前工部销毁废模时,\" 他的指尖划过模具的磨损痕迹,\"疏忽了模具编号的阴刻,\" 又指向刀镡内侧的模糊刻痕,\"私铸者以为磨去编号便可掩人耳目,\" 冷笑一声,\"却不知锻打时的应力痕迹,\" 用验铁石轻敲刀身,\"会永远留在金属肌理中。\"

他忽然拈起刀柄的草木灰,借着火光细辨:\"庐山枯松针叶灰,\" 对照着兵器车涂料的检验报告,\"与蒙文涂料中的铁砂,\" 指腹碾过灰末,\"同出鄱阳湖铁矿带,\" 又翻开《赵王粮庄改建册》,\"三年前赵王将粮庄地基改建为铁坊,\" 指节敲打着地图上的红点,\"表面上向朝廷缴纳矿税,\" 又指向刀镡,\"实则将三成铁矿,暗中输送给齐王私军。\"

景阳宫观星台的北风卷着灯油味扑面而来,谢渊登上台阶时,衣摆扫过观星台砖缝中 \"太宗永兴年造\" 的阳文刻痕。\"陛下,\" 他双手呈上验查报告,青铜护腕与石栏相碰发出清响,\"三重破绽可证诏书为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