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第2页)
萧洪执宗人府特制 "削籍凿",此凿长五寸,柄缠紫缰(原为王爵仪仗用物,改制为刑具),凿头呈鸭嘴状,宽三分,恰合《族谱凿除规格》中 "削除宗名需露底纸三分" 的要求。当钢凿切入泰昌二十三年重修的《赵氏宗谱》时,宣纸夹层渗出暗红色汁液 —— 那是当年修谱
时按祖制掺入的 "血竭防蛀剂",此刻与木屑相混,如泣血之状。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族谱中父亲名字的朱砂底纹下,显露出前朝永兴三十四年补录的 "忠孝传家" 四字,笔锋带赵王府特有的 "凤眼波"。¨6¢1!墈`书*网- +芜,错_内^容?然按隆庆二年《罪宗谱牒处置条令》,"谋逆案涉三代需尽除墨迹",宗人府差役持 "玉壶冰" 水盂(内盛明矾水)浇灌字迹,朱砂遇矾立刻褪色,露出纸底暗纹 —— 原是当年父亲在墨中掺了密矾,以备他日查验,此刻却成 "欺瞒宗谱" 的罪证。
狼毫笔为湖州 "兔紫兼毫",但笔管已被削去三寸,仅留 "士" 字长度 —— 据《刑具笔制考》,此为 "去士存庶" 之制。萧洪落笔时,"庶" 字横折处自然形成赵王府祖传的 "凤眼折",笔锋微顿处墨色凝聚,恰如《宗室笔迹罪证图谱》中 "谋逆笔相" 的标准图例。宗人府主簿持 "辨锋镜"(凸面青铜镜,可放大笔迹十层)验看,镜中墨痕显露出三层笔锋:表层为今时所书 "庶人",中层是三年前书写 "世子" 的残留笔势,底层竟有孩童习字时的稚嫩笔画 —— 此三层被定为 "心怀旧爵,怨望未绝" 的铁证。
墨汁在粗麻宣纸上晕开时,恰好浸透族谱夹层的榷场图残片。此图用 "密矾水" 绘制,平时不可见,遇黜革墨的玄铁成分便显形。图中红点标记实为 "九边军储暗记",按《大吴律?谋逆条》,宗人私藏军图当处凌迟,此刻却因黜革仪式的墨染而坐实罪证。玄夜卫百户取出《宗室罪纹图》比对,铜尺上的 "火漆密纹"(宗人府秘制防伪纹,内含磁石)压在萧洪虎口旧伤处,当年国子监受刑的掌印突然渗血,与图中 "凤眼纹配三痣" 的记载严丝合缝。
宗人府工匠所扛刻刀长一尺八寸,刃宽一寸二分,柄缠黑革,刻着 "永禁入仕" 四字阳文 —— 此乃泰昌十年司礼监铸刻,专用于销毁宗室谱牒。枣木刻板厚三寸,底面刻 "雷纹镇邪",按《谱牒毁制》,需将族谱扉页固定于板上,以 "天三生木,地八成之" 的方位下刀。工匠落刀时,刀刃先切 "赵" 姓首笔 "走之底",寓意 "削去宗籍,永失所依",木屑飞溅至开宗祖像,恰好遮住画像中赵王持节的右手 —— 持节乃宗室信物,此刀暗合 "去其权柄" 之意。
黄绫封套原是永熙皇帝赐赵王的 "忠勤封册",此刻边缘五爪金龙被剪去左前爪,留四爪为 "蟒纹",按《舆服志?降黜制》,此为 "亲王罪降四级" 的标准形制。封套内里用 "鸦青纸" 衬底,纸上以银粉印着《大诰?宗人篇》全文,银粉遇萧洪指尖残墨便发黑,显露出 "君亲无将,将而必诛" 八字,此乃永熙皇帝亲书,专为罪宗封套而制。
宗人府主簿所递羊皮笔,笔尖削去三分,笔杆刻 "忘言" 二字 —— 取 "庶人无言之礼"。萧洪押字时,墨色在羊皮纸上形成特殊晕纹,主簿立即用 "辨伪灯"(内燃鲸鱼油,光色青蓝)照射,押字下显露出三个暗记:一是赵王府 "火漆印" 的微缩反字,二是榷场暗码 "三七",三是萧洪乳名 "阿獬" 的变形 —— 此三者被当场拓印,收入《宗人府罪案暗记档》第三百二十七册。
六部骑缝印用的是 "八宝印泥",此泥以朱砂、赤金、红宝石等二十八种物料炼制,按《印泥规制》,唯有处置宗室重案方得使用。印泥渗进纸背,在罪宗名册第二十三页形成凸起的印记,与永熙朝 "胡惟庸案" 罪册的骑缝印形制相同,暗喻 "谋逆同罪"。当工匠用鱼胶封合族谱时,所用药胶需按《工部胶料则例》,取穿山甲鳞片、犀牛角屑与陈年糯米同熬,此胶干后坚硬如铁,永不可开,恰合 "永禁" 之意。
供桌暗格原藏赵王 "铁券金书",此刻只剩鼠啮痕迹。萧洪塞入的榷场图残片,其红点标记在鱼胶气味中泛出腥红 —— 那是用 "守宫血" 绘制的军事情报,按《大吴秘传》,守宫血遇胶百年不化。供桌边缘的 "凤眼纹" 雕花,工匠已用 "解玉砂" 预先打磨,明日卯时将以 "三凿两刻" 之法彻底铲除,凿痕深度需达七分,恰合 "七寸之棺" 的凶数,寓意 "宗脉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