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灯轻剑斩黄泉 作品

第446章 一痕可破千层伪,终见丹心照汗青(第2页)

张彪梗着脖子冷笑,后槽牙咬得咯咯作响,攥紧腰间的佩刀来回摩挲:“赵勇私藏军报,延误军机,涉嫌通敌叛国!镇刑司奉密令审案,天经地义!谢御史不经通报就提走人犯,是想包庇逆党、干扰查案不成?” 他身后的两名缇骑 “唰” 地按住刀柄,铁甲摩擦声在狭小的刑房里回荡,气氛瞬间剑拔弩张,连烛火都似被吓得微微颤抖。

沈炼上前半步,玄甲片碰撞发出清脆的轻响,他左手按在腰间的玄夜卫令牌上,右手亮出鎏金牌 —— 金牌上祥云纹边缘泛着冷光,中央 “玄夜卫印” 四个篆字在烛火下晃得人眼晕:“张校尉莫急着动刀。按《大吴会典?刑讯规制》,镇刑司审案需持刑部勘合,列明‘案由、人证、刑具’,由本部堂官签批方可。张校尉不妨出示勘合,若有勘合,玄夜卫立刻退下;若无勘合,便是私押朝廷信使,按律当拿!”

张彪的脸 “唰” 地涨成猪肝色,佩刀的手不自觉松开,又猛地攥紧,支支吾吾道:“勘合…… 勘合已送刑部审批,正在路上!不过是迟了半日,谢御史何必小题大做?你若强行审案,便是与整个镇刑司为敌!” 这话喊得虽响,尾音却带着发虚的颤抖,眼神躲闪着不敢看沈炼手中的鎏金牌。

谢渊起身时青袍下摆扫过案角的铜镇纸,发出 “当” 的轻响,烛火被带起的风掀得剧烈摇曳:“与镇刑司为敌?本官行得正坐得端,与国法为伍,与边军的白骨为伍,何惧与奸佞为敌?” 他走到赵勇面前,目光落在他紧抿的唇上,声音放缓却带着千钧之力,“赵信使,你且宽心。玄夜卫的鎏金牌在此,便是镇刑司掌印太监来了,今日也动不了你分毫。你背上的伤,究竟是怎么来的?说出来,本官替你做主。”

赵勇浑身一颤,嘴唇哆嗦着像秋风中的落叶,眼角的余光瞟向张彪 —— 张彪正瞪着铜铃大眼,眼神里的威胁几乎要凝成实质,他吓得猛地低下头,额头抵着青砖,指甲深深掐进掌心,渗出血珠都浑然不觉。

谢渊见状,转身取过案上的《大吴会典》,“哗啦” 一声翻开在 “信使权益” 篇,朱笔圈注的字句在烛火下格外醒目:“你听好,《会典》明载:‘信使驰驿传递军报,有功者赏银五十两,受阻者可直诉御前’,‘非谋逆不得刑讯,私用刑具者杖八十,主官降三级’。镇刑司用烙铁烫你,已是明晃晃的犯法。”

他指尖点在 “赏银五十两” 的字样上:“你若如实招来,本官不仅奏请陛下赏你疗伤银,还让玄夜卫护送你回大同,保你全家平安;可你若再隐瞒,冻伤加刑伤,你的肋骨旧伤怕是要化脓,这京师的冬天冷得刺骨,你这条命能不能熬到开春,怕是难说了。”

沈炼适时上前一步,将一封急报副本放在赵勇面前:“昨日大同总兵秦岳的急报刚到,里面特意提了你 —— 说你左额的箭伤是为护周将军的血书,与三名北元游骑死战留下的,箭簇离眼珠只差半寸,这般忠勇,岂能让你死在京师的暗牢里?你家中还有老母亲等着你来家,难道要让她白发人送黑发人?”

“娘……” 赵勇的喉结剧烈滚动,泪水突然决堤而出,混着冷汗在脸上冲刷出两道沟壑,他猛地磕了个响头,额头撞在青砖上 “咚咚” 作响,震得刑房都似在摇晃:“大人!我说!我全说!”

他深吸一口气,声音抖得不成调,却字字清晰:“九月初十,小人带着周将军的血书从阳和堡出发,周将军说‘这血书关系三万守卒的性命,一定要亲手交到陛下手里’。小人不敢耽搁,八百里飞骑连轴转,第一匹黄骠马跑死在宣府驿,第二匹青骢马毙在居庸关,第三匹白马到通州时口吐白沫,小人摔断了两根肋骨,爬也要爬着赶路,九月十五卯时终于到了通政司,验信官赵五在签收册上盖了印,小人心里的石头刚落地……”

说到此处,他的声音突然拔高,带着刻骨的恐惧:“可刚出通政司大门,就被镇刑司的人捂住嘴拖进马车,扔进地牢!地牢里黑得不见天日,王林的心腹刘狱卒拿着烧红的烙铁进来,那烙铁是‘镇’字形状,边缘还带着锯齿!他说‘只要你认了私藏军报,画押说是自己弄丢的,就放你回家’!”

赵勇的身体剧烈颤抖,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恐怖的地牢:“小人不从,说‘军报已交通政司’,他就把烙铁按在我背上!烫得皮肉滋滋作响,焦糊味呛得人喘不过气,小人疼得昏死过去,醒来时发现通政司的签收册上,我的名字被划掉了,他们拿着‘军报丢失’的供词逼我画押,说不画押就用夹棍夹断我的手指……”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够了!” 张彪见他全招了,气得脸色惨白,猛地拔剑出鞘,“呛啷” 一声,寒光逼人的剑锋直指赵勇,“你这刁民!竟敢污蔑镇刑司!看我不斩了你!” “放肆!” 沈炼早有防备,玄甲 “哐当” 一声挡在赵勇身前,腰间佩刀同时出鞘,刀背磕在张彪的剑脊上,震得张彪虎口发麻,长剑 “当啷” 落地,“玄夜卫在此,你也敢动刀?”

谢渊冷冷看着瘫软在地的张彪,声音里裹着冰碴:“把张校尉和他的人拿下!按‘私闯都察院、持刀威胁人证’论处,交刑部定罪!” 玄夜卫立刻上前,反剪张彪的双臂,他还在疯狂挣扎:“谢渊!你敢抓我!镇刑司不会放过你!”

谢渊没理会他的叫嚣,俯身扶起浑身脱力的赵勇,目光落在他颤抖的背上:“沈炼,带赵信使去太医院,让院判亲自诊治,用最好的金疮药,所有花费记在都察院账上。” 他拿起案上的纸笔,声音沉稳如铁,“咱们现在就录供词,这道‘镇’字烙铁痕,就是王林扣压军报的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