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国际论坛的邀请函·用数据说话(第2页)
他把其中一杯咖啡递给苏怀瑾,杯壁的温度透过指尖传来,暖融融的。“这个主题,简直是为你量身定做的。”陆则衍说着,转身走向自己的办公桌,从抽屉里拿出一叠整理好的资料,用彩色文件夹分门别类装着,“知道你要准备演讲,我提前帮你整理了近三年的核心数据。”
苏怀瑾接过资料,指尖触到微凉的纸页,却能感受到其中藏着的用心。最上面的文件夹标注着“临床案例”,打开后,第一份就是老王的病例。打印出来的血糖监测曲线旁,用红笔标注着关键数据:“干预前糖化血红蛋白8.5%,干预六个月后降至6.3%,达标并持续稳定”;曲线下方,贴着一张《本草纲目》的原文扫描件,“山楂化饮食,消肉积”几个字清晰可见,旁边用英文工整地标注着:“16世纪中医典籍对山楂功效的记载,与现代研究中‘山楂黄酮辅助调节血糖’的结论一致”。
“老外认实证数据,不认空泛的理论,”陆则衍指着另一个标注“实验研究”的文件夹,里面是红景天的检测报告,他指尖点在数据栏上,语气带着实验室研究员特有的严谨,“这个是重中之重。我们和药研所合作培育的栽培红景天,红景天苷含量达到2.31%,与野生品的2.33%只差0.02%,但毒性物质络氨酸含量却从0.8%降到0.56%,低了30%。”
他拿起报告,对着光看了看,眼里闪着像实验室灯光般清亮的光:“这组数据能直接打破‘野生药材一定更好’的固有认知。中医讲‘道地药材’,不是说非得野生才好,是强调‘适宜的生长环境+规范的炮制’,这理念完全可以通过现代技术优化——这才是最硬的证据,比说多少理论都管用。”
苏怀瑾翻到下一页,是老顾的吞咽功能改善案例。陆则衍不仅附上了前后对比的造影影像图,还在旁边贴了她当时写的辨证笔记复印件——“患者舌淡苔白腻,脉沉缓,属中医‘寒湿困脾’证,与西医‘胃肠动力不足’的病理表现高度对应”。与消化动力的直接关联’,为中西医协同干预提供理论交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