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耳的兔子 作品
第340章 国际影响力的爆点·合作协议签署(第3页)
“还记得在甘肃当归田,你蹲在地里扒开土看当归须根吗?”陆则衍忽然开口,语气里裹着浅淡的感慨,“你说‘祖父的法子能让药农种出好当归,就不算白传’。现在你看——这些当归不仅能治病,还能让哈佛的实验室为它开课题,让外国孩子知道‘中国药材里藏着大学问’。”
苏怀瑾低头摸着颈间的吊坠,阳光透过铜碾的镂空花纹,在手背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像撒了把星星。她想起祖父说的“岐黄薪火”,以前总觉得是抽象的传承,现在才明白:这火不是锁在药柜里的老方子,是能顺着当归田的风、顺着数据的线、顺着孩子们的笑声,飘向波士顿的实验室、伦敦的奶茶店、西雅图的厨房的光。
这光里,有老药碾碾过三百年的药香,有检测仪屏幕上跳动的红景天苷数据,有老顾惦记的那碗茯苓粥的热气,还有艾米女儿对着舌象照片问“中国医生能看出我喜欢草莓吗”的天真。
“陆则衍,”苏怀瑾抬头时,眼里的光比窗外的晨光还亮,“艾伦教授说要把铜药碾的故事写进教材——或许不用等太久。”
陆则衍顺着她的目光看向街角,几个金发孩子正围着药圃里的薄荷丛,林晚秋教他们捏着叶片闻香气,笑声像风铃般散开。他忽然笑了,伸手轻轻碰了碰她颈间的吊坠:“那我们得快点——说不定下次去甘肃,药农会指着新栽的红景天说‘这是要送进哈佛实验室的苗’。”
晨光穿过会议室的窗,落在两份签好的协议上。“中西医结合慢性病研究中心”的字样被光镀上金边,像一枚刚落地的种子,带着铜药碾的厚重,也带着检测仪的精准,正要在更广阔的土地上,长出新的枝叶。而远处的风里,仿佛已飘来更远地方的期待——那是岐黄之术跨越山海后,与世界健康对话的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