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耳的兔子 作品

第361章 疫情通报·水样便的蔓延(第3页)

“还需要舌象佐证。”苏怀瑾捧着茶杯,掌心的暖意慢慢渗进指尖,“但现在看,环境湿、症状寒、无感染——这更像‘寒湿困脾’,而不是细菌病毒感染。如果舌象是白腻苔,那基本就能定了。”

窗外的天阴得像块浸了水的灰布,风卷着远处的雷声滚过来。苏怀瑾望着药圃里被雨水打蔫的薄荷,忽然想起祖父常说的“医贵知时”——老祖宗早就说过“湿盛则濡泻”,遇上连阴雨,脾胃弱的人最易受湿邪侵袭。

她把姜枣茶凑到嘴边,温热的茶汤滑过喉咙时,心里忽然生出个念头: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或许正是让中医“外感病诊疗”走出诊室,站到公共卫生前线的机会。就像那些被雨水打蔫的薄荷,看似柔弱,却能在需要时散出醒神的气——中医的智慧,或许也能在西医无头绪的时刻,找到破局的方向。

陆则衍的手机响了,是邻市急诊主任打来的,他接起电话,听了两句后突然提高声音:“舌象?好!我们现在就组织老中医去诊室看舌象、摸脉,半小时后给你传汇总!”

挂了电话,他看向苏怀瑾,眼里的焦虑淡了些,多了点期待:“他们说已经找了两位退休老中医去支援,很快就能有舌脉记录——说不定,你真能找到西医没看到的关键。”

苏怀瑾放下茶杯,杯底的枣核沉在杯底,像颗定盘星。她翻开笔记本,在第一页写下:“邻市腹泻疫情——待查:舌象(苔色、厚薄)、脉象(浮沉、缓急)、饮食史(是否生冷)”,笔尖划过纸页的沙沙声,在阴沉的诊室里格外清晰,像在为一场即将到来的硬仗,悄悄磨亮了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