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耳的兔子 作品

第364章 试点见效·24小时止泻(第2页)

正说着,苏怀瑾的微信收到一张照片:周老太坐在小马扎上,膝上放着个蓝边粗瓷碗,里面的小米粥冒着热气,她手里捏着勺子,嘴角沾着点粥粒,身后的护工举着手机,镜头里的老人眼里有了光,不再是昨天那种灰败的样子。

“还有个年轻妈妈刚才在社区群里发视频,”小李又说,“她儿子小宇才4岁,昨天喝药时哭闹,她就把藿香汤滤了渣,拌进小米粥里,放了点红糖。刚才发视频说孩子不闹了,自己捧着碗吃,还指着碗说‘香香’——你看,连孩子都能接受!”

苏怀瑾点开视频,画面里的小男孩扎着羊角辫,正用勺子舀粥往嘴里送,嘴角沾着米,小脸蛋红扑扑的。妈妈在镜头外笑:“昨天拉得小脸发白,今天就有精神了,刚才还追着小狗跑,医生说下午再喝一次药巩固下就行。”

陆则衍把手机递回给她时,屏幕上弹出省卫健委的群公告,是主任刚发的《中西医协同处置腹泻疫情初步报告》,附件里正是小李统计的对比表,‘中药汤剂+生姜泡脚+饮食调护’三联干预。”

“你看这里。”陆则衍指着报告里的一句话,“‘中药干预组未出现1例加重病例,且患者主观舒适度显着高于对照组’——这就是你说的‘不仅要治病,还要让人舒服’。”他想起昨天苏怀瑾特意叮嘱“温服”“饭后喝”,原来这些细节早就藏着对患者的体恤。

不到半小时,苏怀瑾的微信又被林晚秋的消息刷屏:“卫健委刚发文了!附了详细操作指南,连‘儿童喂药拌粥’‘老人少量多次喝’都写上了!”她发来的文件截图里,“藿香正气散加减方”边写着“40c(手感不烫为准)”,甚至有个小图标:一个老人正坐在小马扎上泡脚,脚下垫着防滑垫。

“药厂刚才打电话,说要加产茶包。”林晚秋的语音里带着机器运转的背景音,“社区说现在患者都在问‘哪里能买到藿香茶包’,连没发病的居民都想备点——说闻着安心。”

陆则衍翻到文件末尾的“专家点评”,念出声来:“‘本方案突破传统中医干预慢的认知,通过精准辨证、便捷操作,实现24小时内高效止泻,为不明原因腹泻处置提供了中西医协同的新范式’——这评价够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