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耳的兔子 作品

第376章 社区义诊·弟子的实战(第2页)

“是积食了。”小棠直起身,肯定地对妈妈说,“最近是不是给吃了不少零食?”

妈妈连连点头,声音发颤:“他天天吵着要薯片、冰淇淋,不给就打滚,我拗不过他……”

“别担心,”小棠把推拿图递过去,指着足三里的位置,“你看这里,每天顺时针按100下,就像给庄稼松土;再顺时针揉肚子5分钟,让肠子动起来。”她从药箱里拿出保和丸,是特意打成粉的,装在小纸包里,“这个拌在小米粥里,放点点红糖,不苦,小宝肯定愿意吃。”

怕妈妈记不住,她又从本子上撕张纸,画了个简单的时间表:“早饭后揉肚子,晚饭后按足三里——就像给小苗浇水,按时浇,才能长精神。”纸上的字方方正正,末尾还画了个小太阳。

妈妈接过纸,手指捏着纸角反复看:“比大医院的医生说得明白多了!我这就回去试试,薯片、冰淇淋全藏起来!”

小棠笑着摆手,刚要招呼下一个患者,就被个拄着拐杖的老奶奶拉住了。“小姑娘,你帮我看看呗,”老人的手有点抖,“我这腿总没劲儿,上两层楼就喘,饭也吃不下,像被抽了筋似的。”

小棠想起苏怀瑾教的“脾虚辨证”,扶老人坐下:“您伸出舌头我看看。”老人的舌苔淡白,边缘有齿痕,像被牙齿压过的湿面团。“是不是总觉得身上沉,像背了袋米?”

“对对对!”老人眼睛亮了,“你怎么知道?”

“这是脾虚,气血跟不上,”小棠捡起地上的落叶,举给老人看,“就像这叶子,缺水就蔫了,得浇点水才能挺起来。您回家多喝小米粥,加把炒山药,山药能补气血,就像给土地施肥。”她怕老人听不懂“脾虚”,特意用落叶打比方——这是学祖父的,他总说“把药讲成庄稼事,老人才听得懂”。

周围的阿姨们都围过来:“给我也看看呗,我最近总失眠。”“我这胳膊抬不起来,是不是也积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