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耳的兔子 作品

第376章 社区义诊·弟子的实战(第3页)

小棠忙得额角冒了汗,却越答越顺。她给失眠的阿姨推荐酸枣仁茶,说“就像给闹腾的小猫顺毛,能安神”;给胳膊疼的阿姨按揉合谷穴,说“这里通着胳膊,按按就像给水管通淤堵”。苏怀瑾在旁边看着,见她把“气血不足”说成“水管没水,花洒喷不出水”,忍不住笑了——这孩子不仅学会了认药,还学会了把中医讲成“过日子的道理”。

收摊时,小棠的白大褂上沾了点小宝的口水印,口袋里还揣着那颗没送出去的橘子糖(小宝说“要等病好了再吃”)。她蹲在地上收拾药箱,大师兄走过来递水:“累坏了吧?今天你这儿最热闹。”

“不累!”小棠仰头笑,眼睛弯成了月牙,“刚才有个阿姨说,按我教的方法揉肚子,她孙子晚上能吃半碗饭了。还有小宝妈妈,说明天带他来道谢呢。”她摸了摸口袋里的糖,“原来认药、学推拿,真的能帮到人——比在药圃里碾药、记笔记还让人高兴。”

苏怀瑾走过来,看着她手里的推拿图,上面的红笔圈被摩挲得有点模糊。“这才是学中医的意思,”她轻声说,“不只是认得出300种药,是能用这300种药的本事,让身边的人舒服点。”

夕阳把她们的影子拉得很长,药箱里的薄荷香还没散。小棠想起拜师时祖父说的“药要真,心要诚”,现在才懂,“诚”不只是认药时的认真,更是看到患者好起来时,心里那股暖暖的、胀胀的欢喜——就像看着自己种的小苗,终于抽出了新叶。

她把那张画着时间表的纸折好,放进笔记本里。以后还要学更多本事,给奶奶调方子时,不仅要认对药,还要像今天这样,把“苦药”讲成“小米粥”,让奶奶笑着喝下去。